南志刚 “一座城市应该有一种味道,越是个性强烈的地方,那种味道就越独特。这种独特的味道让人牵肠挂肚。”在陆建立的笔下,卫城是个性鲜明、味道独特的城市。《在卫城》尽力寻找观海卫的味道,还原这座小城的文化底色,用饱含深情的民间化书写复活这座小城的文化血脉。以古今人物为经,以历史遗迹和生活烟火为纬,编织出卫城的卫所文化、山水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的全景图。 以史运文是《在卫城》最突出的特色。陆建立先生认为,“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底色”,文化首先表现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这历史文化由一系列历史人物所经历的历史事件构成,留下了丰赡的历史遗迹。鸣鹤古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观海卫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作者追溯卫城著名历史人物,梳理重要历史事件,寻访多处历史遗迹,以扎实的文献资料和实物遗存建构行文的经脉,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灵动叙述,让读者沐浴在历史的长河中,洗涤心灵,澡雪精神。《在卫城》里有卓越的科学家,如东晋天文学家虞耸、虞喜;有杰出的艺术家,如书法家虞世南、宝塔山下散文家李又然、越剧编剧状元徐进、京剧名丑韩金奎、俗文学家路工、话剧导演戎德亮;有济世的巨富商贾,如鸣鹤叶天霖等叶氏一族;有名臣良将,如卫城建造者信国公汤和,领兵抗倭的俞大猷、戚继光、杜文明、杜槐和南明东阁大学士加兵部尚书沈宸荃等;有鸿儒博学者,如东发学派创始人黄震、现代法学家沈钧儒、经济学家蒋学模、吴越文化开拓者姜彬、经济学界独臂将军戎文佐、生命科学家沈祖尧、革命先驱周朴农、爱国华侨吴锦堂和姚云龙等。作者在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事迹时,没有“掉书袋”,而是紧扣“在卫城”主题,钩沉人物行迹与观海卫的紧密关系,彰显“卫城”人物的科学理想、艺术趣味、爱国精神和桑梓情怀。 以美润文是《在卫城》又一大特色。陆建立先生在明山秀水间养成的那份平静、平和、好整以暇的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谋生不易,“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当此之时,有没有一种雅好,是衡量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有雅好,方生雅趣,有雅趣,乃能雅思,雅好、雅趣、雅思汇聚而成温文尔雅的品格,方能在“苦奔忙”中节奏不乱。陆建立写道:“在烟雨缥缈的鸣鹤古镇,走街串巷地去欣赏五马墙的古朴,或悠闲地在小弄口发呆,或手持一鱼竿在湖边垂钓,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游历于五磊山、藏云溪、杜湖、白洋湖等自然而奇特的山水之间,感受山的胸怀,水的柔情,看春绿、看夏翠、看秋黄、看冬洁;偶尔谛听一下金仙寺里飘过的梵音,禅悟自然的清秀之气。这美,不仅在景致,更在心灵。”作者在喧嚣闹腾的现代生活中,重拾农耕文明记忆,深情回望青少年时光,悠然“想起两棵树”,缅怀儿时的犁铧,回味“咸菜滋味”,重拾家乡的散戏,阐述立夏吃豆的故事和祭灶的幽默,这一份牵挂,是情怀,也是淡远冲和的人生境界。 陆建立先生的散文文笔优美,善于用文字描山绘水,构筑静谧美景与纯净心灵相得益彰的意境。比如在《黑与白,古镇之绝唱》中,他这样描述冬日的白洋湖畔:“杨柳光秃秃的只剩细柳条儿,随风轻轻摇曳,湖上的残荷零星露在水面上,湖中的七塔依然整齐地立在水中,湖边的游艇划船静静地拴在埠头边,这衰草连天的冬日,平和怡悦,恬淡文雅倒像一幅淡墨泼就的山水画卷。”以美润文,令人痴醉。 《在卫城》是一部历史与美学相结合的美不胜收的散文集。作者长期生活在卫城,他的散文,以史为筋骨,美在山间,美在湖滨,美在情怀,美在文笔。书里的大多数作品曾在国内著名文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作为地方文学的领军人物,他主持了《杜湖》《上林湖》两本文学杂志,不断推出文学新人,这也是值得我敬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