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好的纪念

——读《与贺友直一起领略新碶老街风情》

《新碶头》

《凉亭》

    

    

    

    

    

    

    

    

    林亚玉            

    

    日前,北仑区举办了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系列活动,纪念其对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贡献,弘扬先生的艺术精神,激励后人继往开来。系列活动中,新碶街道文联、文化站张其培编著的《与贺友直一起领略新碶老街风情》一书首发,深受人们喜爱。

    为了让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领略贺友直先生的“新碶老街风情”,张其培特意运用“画中话”与“画外说”的手法,即以贺老新碶老街风情画作品为主线,将画中落款文字另列为“画中话”,又根据历史与背景资料作“画外说”,还配以相关链接,让图文更有立体感。如《新碶头》这幅作品,读者先可欣赏左边大师的画作,再阅读右边的“画外说”,即能体味新碶头别具一格的风情:碶桥上络绎不绝的过往行人,海、河内外的渔船、航船,碶左右两边的商铺、作坊、民居……画面以俯视的平远法布局,极目远眺,下三山娘娘宫似近在咫尺。整个布局虚实相间,疏密有致。相关链接则展示了摇篮、绿眉毛船等图片,让画中事物更形象具体。又如《开行开号赚铜钿》的“画外说”,将热闹的老街市集描绘得有声有色,将行里快速的记账方法——柴爿码的来源、写法与数码的对照表介绍得清清楚楚,让外行人也看得分明。

    《市日》是凸显“新碶老街风情”的又一个生动画面。贺先生选择老街比较有名气的经营南北果品、制作四时茶食的新启裕南货店、正在搞大放送的“余兴成记”绸布店为主角,展示那个年代新碶市日的热闹。精心编排的“铜盘秤”“木杆秤”“算盘”等相关链接,让昔日的商品交易用具再现于读者面前,更有历史真实感。

    为凸显贺友直先生为“正宗的新碶头人”,编著者对新碶方言着实下了大功夫。故乡老辈人喜欢用后缀字“头”,比如,新碶头、大碶头、河埠头、灶头、活生头(对自家爱人的昵称)、小毛头(婴儿)等。贺老谓自己是“新碶头人”,就多了一份乡音。细读全书,编著者引用新碶方言50余处,并一一予以注解。如对人的称谓“亮眼先生”(盲人)、“阿大”(经理)、“挡娃”(为盲人引路的小男孩)等,日常用具如“叫子”(哨子)、“水箱篰”(装鱼货的竹编筐)等。又如生动的形容词,如“挨挤弗开”(人群拥挤)、“乌早天亮”(黎明)等,又如表示动作的词,如“车”(撕)、“搭”(端)、“刮”(掏)等。若无注解,外地读者真的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本书对贺老绘就的习俗画如《谢年》《过年》《行会》的解说词非常生动,对跑马灯、舞龙灯、跳“大头和尚”等民间活动十分熟稔。如这样描述跳“大头和尚”:“头戴大头壳子,手拿破蒲扇,上蹿下跳,做着各种滑稽动作……”对行会中的会器如炮担、旗锣、放铳、鼓阁、旗伞、灯具等,介绍得详细而具体。“画中话”和“画外说”,相得益彰。

    我格外喜欢“新碶老街风情”中的《凉亭》这一作品,因为那凉亭也是我的母校——新碶小学,那儿有我少年时代的欢乐。贺老是我的学长,2004年4月,老学长赠我一册亲笔题词的《新碶老街风情录》,我一直珍藏着。母校于今年11月23日挂上了“友直小学”校牌,学长又“回来”了。

    《与贺友直一起领略新碶老街风情》是故乡人对贺友直大师最好的纪念。我拜读此书,再次抚摸、欣赏《新碶老街风情录》,领悟到故乡情是这一画册的核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