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外公益美育大课堂“艺”彩纷呈

宁波市“一人一艺” 创新赋能“双减”

“未来艺术家”青少年声乐大赛。

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香包。

“一人一艺”宁波市幼少儿舞蹈编创及基本功教学工作坊。

“未来艺术家”青少年街舞总决赛现场。

    

    

    

    

    

    

    干净利落的舞步、热血澎湃的动作、动感十足的音乐……在由宁波市文化馆主办的“未来艺术家”2022“一人一艺”宁波市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青少年街舞总决赛上,一群平均年龄10余岁的孩子,用肢体语言演绎自我,闪耀整个舞台。“双减”落地后,丰富的文体赛事和演出成了不少中小学生课余时间的首选。

    教育部去年推出了“双减”政策,在积极落实“双减”的同时推动“双增”,即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

    “我们积极探索、发挥全民艺术普及的引领示范作用,创新推出‘一人一艺’减负担、增才艺助力‘双减’服务项目。”宁波市文化馆馆长孔燕表示,在赛事活动平台、艺培管理机制、“双减”艺普专项等方面出思路、出办法、出行动,开辟更多孩子们家门口的好“趣”处。同时,通过宁波各区(县、市)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及遍布城乡社区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等一大批特色文化空间,让“一人一艺”精准服务助力“双减”、效能影响实现“双增”,帮助学生减负增“艺”、拓展个性才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搭建艺术赛事平台,培育艺术新生力量

    

    

    “宁波市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青少年街舞总决赛是深入推进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特邀来自《这!就是街舞》等平台的优秀街舞导师,为宁波青少年量身定制,打造专业、系统、科学的街舞启蒙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零基础进入街舞领域。”宁波市文化馆艺术培训中心主任汤俊杰介绍。

    这方唱罢那方登场。今年8月,历时5个月的“小宁讲非遗”宁波市第五届少儿非遗故事大赛迎来了巅峰对决时刻,诞生了50名“故事大王”。该赛事连续举办五年,大量非遗故事、表演人才的涌现,不仅展现了青少年青春向上的精气神,也有力带动了全市语言表演类培训机构的水平提升。

    宁波市文化馆“未来艺术家”系列活动,通过青少年声乐、街舞、青少年舞蹈(中国舞、芭蕾)、群星少儿美术等人气赛事,集结了全市优秀的青少年艺术爱好者积极参赛,以赛事活动和团队建设为平台,引导艺培机构成为孕育艺术新星的沃土,引领“双减”跑道发挥艺术活力。由此也为宁波市文化馆打造的精品馆办青少年艺术团队———呐豆合唱团、群星少儿舞团、“一人一艺”青少年交响乐团等优秀文艺团体发掘与培育了少儿艺术新苗。

    2022浙江省首届青少年艺术大赛(舞蹈)宁波地区选拔赛,6个作品代表宁波登上浙江省青少年艺术大赛的舞台;浙江省首届群星少年儿童美术大赛宁波地区选拔赛,50件优秀作品代表宁波出征……记者了解到,今年宁波市文化馆贯通省级赛事选送渠道,面向青少年打造了更多平台,并推出专业导师带徒机制,专项培育少儿歌手、舞蹈团队、美术新秀等,储备专业院校选手,冲击省级、国家级奖项。

    据悉,“未来艺术家”系列艺术赛事活动吸引了超过1500人参与,3场决赛在线直播观看量超7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声乐大赛从全市10个区(县、市)近百家音乐培训机构中,征集选拔出49个少儿声乐作品进行线上投票,共计投票36万张、点击量超103万。暑期推出的“学才艺·助双减”线上专题页面,集中推出了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四大艺术门类20位老师的专业课程,访问量有7万余人次。

    “‘未来艺术家’系列活动,接下来还将纳入朗诵、绘画、书法、戏剧等艺术门类,通过区(县、市)的选拔,市级同台竞技,让才艺赛事集中展示我市广大青少年的特长与艺术风采。这既为培育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形成良好氛围,又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美育日常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市文化馆馆长孔燕说。

    

    制定艺普服务规范,填补行业标准空白

    

    

    开办“一人一艺”街舞工作坊公益大咖课、“一人一艺”宁波市幼少儿舞蹈编创及基本功教学工作坊、合唱大师班……今年,宁波市文化馆开办16个班次公益大师课,邀请省级、国家级专家,针对社会联盟机构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在声乐指导、舞蹈训练等各艺术专业上给予免费培训指导,帮助艺培老师提升教学水平,活动共吸引1500多名艺培机构教师参与专业培养和进修。

    同时,依托数字文化馆建设专项,遴选7位艺培机构优质教师,研发制作400分钟“双减”艺术示范慕课,充分发挥行业示范、公益标杆的作用,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流程上示范提升。

    通过开展大师公益课、“双减”示范课等特色项目,宁波逐渐建立全市艺培师资专业培养、专题进修、专家提升的服务机制。

    为有效树立艺培机构优质、优品新形象,全面助推“双减”服务落地。宁波市文化馆推出的艺培新形象培养计划,吸引全市344家社会艺术机构加入“一人一艺”社会联盟,超过千名优秀艺术教师入驻全民艺术普及师资库,遴选全市30家优秀艺培机构和11项特色艺培活动,联动市区核心地段公益广告位进行为期3个月的免费宣传,并通过“一人一艺”视频号和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专项推介,不仅为艺术培训机构擦亮新形象,也让“一人一艺·减负担增才艺”的口号更加深入人心。

    “以艺普助力‘双减’为切入点,我们面向艺培机构等各类社会化主体,还指导开展艺术普及规范化运作,这也填补了行业服务标准的空白。”孔燕介绍,通过服务内容的梳理、服务提供方式的规范、服务质量的管理与评价,实现艺术培训服务的公开化、透明化、循章化。

    据了解,宁波市文化馆制定推出的《“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社会化服务规范》,针对包括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在内的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制定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形成统一规范要求,并提出相关公益艺术服务的管理目标和评价标准。

    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社会机构的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并有效指导艺术培训机构“双减”特色服务、公益课程开设、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确保机构在艺术教学方面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认定。

    此外,通过线上公益课程服务程序研发,规范机构开课考核服务流程。该程序由宁波市文化馆、艺培机构在管理端进行公益课程(活动)发布,市民在线查询课程(活动)、选择预约报名、线上签到核销及课后反馈评价。该服务数据还与国家云、浙江智慧云等平台进行对接同步,让文化场馆和艺术机构的公益服务效能可观、可评。

    

    政府引导家校联动 多措并举精准供给

    

    

    

    变脸、宁波评话、甬剧、木偶摔跤等节目依次登场;手工体验区有剪纸、面塑、香包、草木染等传统美术、技艺类非遗项目……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非遗大餐”中度过了一个别样的节日。

    宁波本土各个非遗项目以游园会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与互动体验。多位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非遗项目并讲解背后故事。手工体验区的开设,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来自海曙外国语学校的金枝同学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如何制作宁式糕点龙凤金团。

    金枝的家长江女士点赞活动并表示:“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在了解非遗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传统制作技艺,将非遗成果带回家。”

    文艺活动打开了艺术兴趣之门,在学生们心中播撒艺术的种子。除了丰富孩子们的假期与节日生活之外,宁波还探索“馆校融合”的形式,让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教育机构尝试开展深度合作,把公共文化的特色服务系统融入当地学校教育,助力“双减”。

    海曙区文化馆组织区域内的优质艺术培训机构,为十余所中小学提供点对点“双减”艺培配送,先后输送十余位机构教师进校园并推动“一人一艺”“百姓讲坛”开讲,内容涵盖非遗、美术、音乐、舞蹈、器乐等多个类别,得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的兴趣爱好,海曙区文化馆录制适合学生群体欣赏的评话、摄影、油画、萨克斯等艺术普及慕课344个课时,浏览量有10万余人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提升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而且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这是文化馆对接中小学校课后艺术服务需求,以‘师资+课程’的方式,开展校园订单化艺培配送服务。”孔燕说,通过在选师资、定课程、促配送等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服务,切实搭建起校园与机构的沟通渠道,从供给侧出发有效解决了校园艺术服务缺口与社会艺培服务不对接、不匹配难题。

    “数字化”让艺术服务供给更精准,个性化满足中小学生艺术学习需求。通过研发“双减”数字化艺培资源,推出配合“双减”的赏析资源和艺术慕课,打造校园和机构公益共享的艺术资源库。宁波市文化馆推出少儿中国舞基训、青少年声乐抖音直播系列课程,力邀专业团队高质量推出“双减”艺术慕课,为全市做好引领示范;余姚市文化馆录制“馆里有课”系列网课,推出防疫文艺作品系列和少儿非遗故事系列服务辖区内中小学生;鄞州区文化馆铺设“点对点”服务网络,覆盖区域内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868家,并构造“立体式”监管体系,设立“片区长”打通监管“最后一米”等。

    今年,为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宁波市文化馆针对乡村海岛等艺术教学薄弱区域,特别推出乡村美育计划,惠及“双减”后乡村青少年艺术成长。截至目前,在全市共选派34位艺术教师开设165个课时,线下服务乡村学子2.1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11.3万人次。除了下沉到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宁波市文化馆的馆办艺术团队,也为青少年积极开课指导,给孩子们的艺术梦想插上翅膀,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们通过基层文化主力军与志愿文艺工作者体系的打造,大力培育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扶持乡村群众自办文体活动,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造血能力,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的‘文化大餐’。”孔燕说,下一步宁波市文化馆将集结优质文化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廖惠兰 郑志玥

    图片由市文化馆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