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盘活“放错位置的资源”







大量生活垃圾经光大环保能源(宁波)有限公司处理后,转化为电力资源。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制图 陈思佳

    记者 苟雯 冯瑄

    

    《宁波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近日出炉,《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宁波所有区(县、市)达到省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60%的区(县、市)获评省级三星级及以上“无废城市”,市本级获评省级五星级“无废城市”并通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无废城市”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6项具体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和生活垃圾等多个方面。

    从优化工业固体废物分类收运体系、加快“无废城市”建设集成场景应用建设和试点开展“无废石化基地”建设入手,宁波将持续提高收运体系建设水平和覆盖率;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工业固废、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再生资源等各类废物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数字化闭环监管。

    3年时间内,“无废城市”建设这张统考卷,宁波如何争取高分?来自生态环境、住建、农业农村、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解题思路”。

    

    

    

    

    

    “建筑垃圾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而且是地球上唯一增长的‘资源’。”市住建局副局长夏海明表示,2020年底,宁波的建筑垃圾就突破了增长瓶颈,资源化利用再生建材比例首次超过10%。

    到上月底,全市建筑垃圾产生量1.1247亿吨,工程渣土、工程泥、工程弃料、拆除弃料和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3.84%,创下历史新高。

    为了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盘活“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接下来,我市将从三方面推进此项工作,包括建筑垃圾限额排放、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数字赋能资源化利用。

    夏海明介绍,减量化是建筑垃圾监管的重要一环,为了完善制度,《宁波市建筑垃圾限额排放标准》近期将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为了给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创造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国家“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48个试点城市之一,宁波也将出台相关标准,在政府采购及国有投资采购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里率先示范应用。

    此外,我市住建部门还开展了建筑垃圾“一键复盘”数字化改革试点,实现工地和处置点直接利用、资源化利用“点对点对接、量和量闭环”。

    “到2025年底,我市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利用比例力争超过15%、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夏海明说。

    

    耕耘在“绿色”的田野上

    “目前,各区(县、市)均已建成农药包装物和废旧地膜回收处置体系,化肥农药施用量持续下降,规模养殖场均已建成粪污处理设施,畜禽沼液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长足进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娜介绍。

    在“无废城市”建设这张统考卷上,除了建设覆盖全域、有序运转的农药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体系,还要强化农业固废源头减量。

    “推进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积极开展‘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推广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进一步提高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徐娜说。

    此外,还要加强循环利用和长效运行。健全畜禽沼液粪污贮运灌溉系统,推动农牧深度融合,完善农作物秸秆收贮体系;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农业生产废弃物闭环管理、精准管控。

    “接下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按照‘无废城市’建设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生产保供和绿色发展,加快实现投入品减量化施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徐娜表示。

    

    

    

    再生资源“变废为宝”

    在“搭把手”回收箱前,市民把打包好的塑料瓶、易拉罐依次投入,就能获取“资源币”……

    近年来,宁波不少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回收”的方式提高回收效率,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推行的“搭把手”全品类智能回收模式就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宁波起点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推行的“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模式等。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广智能回收模式,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创新具有宁波特色的绿色回收模式。”市商务局副局长叶文涛说。

    再生资源回收是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现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主体2300余家,为了在庞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中“拔得头筹”,今后我市将鼓励引导大型回收企业按照市场规律,采用连锁经营、兼并合作、整合重组等方式,整合小微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底前,我市拟出台《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兜底回收补助实施细则》《低附加值再生资源指导目录》,破解回收成本高于其自身价值、依靠市场调节难以有效回收的低附加值再生资源回收难题。”叶文涛说。

    

    

    

    

    绿色家园“共建共享”

    

    

    自2013年宁波启动垃圾分类以来,“垃圾围城”的困境得到有效破解。最近3年,城乡生活垃圾总量连续实现负增长,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为打造垃圾分类的“宁波样板”,我市正积极谋划新的五年“垃圾革命”提质行动工作计划,切实提升源头分类成效,使垃圾分类投放精准率达到90%、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30%以上,未来3年内,我市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小区的占比力争达到80%以上。

    拓展更多“一键式”“穿透式”应用场景,实现源头投放、中端收运和末端处置一屏可看、掌上监管;深入推进世行二期项目建设,致力于加强塑料垃圾治理,加快塑料垃圾集中分选深加工厂、生活垃圾智慧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厨余垃圾处理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助推发展循环经济。

    除了体系建设,垃圾分类也需要多方参与其中,实现绿色家园“共建共享”。“我们将坚持‘一行业一特色’,打造‘随时看、常态化、可推广’的限塑减排、绿色低碳等垃圾分类典范场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沈光新表示。

    

    “剑指”工业固废污染

    

    

    宁波是工业强市,6万余家工业企业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居全省第一。面对庞大的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除了要“做减法”,还需要“能疏通”。

    “为实现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我们将致力于前端‘瘦身’,强化源头防控。”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吕唤春说,通过督促企业技改、增加环保设施、结合“无废石化基地”建设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试点等形式,从源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

    到2025年,我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将超过99%,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填埋率降至5%以下。

    为此,我市将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的末端优化。坚持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制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建设方案,提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能力水平。重点推进铝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等补短板项目和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提档升级项目,做到市域能力匹配。

    此外,从产生到收运的渠道要进一步打通。目前,我市已建成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两个收运体系,共建成19个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分拣点和12个小微产废企业危废收运点,分别覆盖企业61938家和13767家。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小微收运体系管理办法,推进收运体系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在小微产废单位和处置单位之间架起互通桥梁。”吕唤春表示。

    在工业固废污染的监管方面,除了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云端监管,还要聚焦固废电子转移联单、线上审批、危险废物在线监控、线上交易撮合等应用场景,实现数字智治赋能监管,真正做到固体废物全程追溯和闭环监管。

    

    ①废乳化液和船舶含油污水处置项目。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②“搭把手”生活垃圾回收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③“无废”生活从娃娃抓起。

    (资料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