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由作者提供 |
鄞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鄞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宁波工作和鄞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务实推进“七创争先”,在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中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善之区,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一、塑造发展新动能,当好科技创新首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鄞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打造长三角科创中心。一是集聚高层次人才。发挥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优势,建立人才发展集团、人才创业服务平台,完善“鲲鹏领衔”“揭榜挂帅”“鄞智回归”等机制,精心培育“创二代”“金蓝领”,推动顶尖人才、高端人才、青年英才、专业匠才“四才攀高”,促进“人才高原”向“人才高峰”跃升。二是集合大科创平台。依托甬江科创区,深化与甬江实验室、宁波高新区协同创新,加快建设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提升中物院宁波军转民科技园、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宁波院士中心,以及浙江创新中心、宁波微电子创新产业园等“一廊三院多园”,大力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三是集成全链式创新。放大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推进科技金融、科技市场、创新联盟、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体集成,健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政策,不断擦亮“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金名片。 二、激发数字新引擎,当好现代产业首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鄞州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扎实推进“强二优三”,打造现代产业高地。一是数字牵引先进制造业。以创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聚焦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企业建设“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加快打造鄞州经济开发区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二是数字撬动生产性服务业。深化省“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发展壮大工业设计、软件信息、金融服务、港航服务、数字贸易、人力资源、专业服务等优势行业,培育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电商经济,扩展丰富数字服务、两业融合等场景。三是数字赋能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大力发展智慧农场、农产品电商,重点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蔬菜精准育种中心、生猪人工授精中心、海洋水产种质工程中心等种子基地数字化提升。 三、提升主体新实力,当好兴企强企首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鄞州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实施百企攀高、千企争锋、万企成链“百千万”工程,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中的“鄞州舰队”。一是以招大引专聚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大以企引企、鄞商回归、链式招商、云端招商力度,推进杉杉锂电等重点产业项目早日投产达产。二是以专精特新强企业。坚持抓大、壮中、扶微,结合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园,引导小微企业依托国家级创业创新平台练就“独门绝技”,争当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三是以标准品牌提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切实提升高质量发明专利占比,引导企业参与或主持制(修)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争创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涌现更多的“浙江制造”品字标企业。 四、拓展市场新蓝海,当好开放发展首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鄞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的重要支撑极。一是协同发展区域经济。服务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全省“四大建设”,深化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等协作,推进飞地园、创新园、产业园“三园联建”,全面承接宁波西枢纽功能,勇当区域一体化发展开路先锋。二是加速发展数字贸易。发挥全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最为集中的优势,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特别是港航服务质效,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外仓、国家级外贸出口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基地“一仓两基地”扩面跃升,建立健全与宁波舟山港、梅山保税区等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创新发展时尚消费。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重点发展时尚服装、时尚设计、时尚健康、时尚月光等“十大时尚产业”,大力培育千亿大厦、百亿楼宇、百亿街区、百亿商圈。 五、优化营商新环境,当好亲商安商首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鄞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营造亲商、富商、安商、守商的良好环境,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一是资源要素保在前。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打好工业集聚点综合整治、“三未”土地整治、拆违清零、腾笼换鸟、亩均论英雄、楼宇论英雄等组合拳。提高人才新政含金量、集成度,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和保险创新,探索碳交易、数据交易。二是服务效率提在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国家电子证照应用、全省“一网通办”、全省行政备案等改革试点,推动企业“最多报一次”、项目全周期“一件事”、政务服务监测等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建设。三是市场环境优在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优化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的发展环境,扩大“亲清直通车”基层站点,推进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