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安会馆大殿 |
|
庆安会馆前戏台 |
|
研学活动 |
|
少年儿童在庆安会馆欣赏石雕艺术 |
|
庆安会馆全景 |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在三江口东岸,庆安会馆已经屹立近170载春秋,她是我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积极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努力探索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活化传承新路径,着力擦亮庆安会馆这块金字招牌,助推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 加强本土文化阐释,深入挖掘庆安会馆蕴含价值 作为宁波近代传统建筑的代表,庆安会馆价值重大、内涵丰富,蕴含着以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为载体的河海文化、以近代商帮聚谊为内涵的会馆文化、以妈祖信俗为代表的浙东海事民俗文化,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宁波人。 (一)于河海交汇处流淌河海文化 宁波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南端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河海交汇的地理优势令她具有了运河城市与海港城市的双重特征。自唐朝以来,三江口逐渐成为明州港停靠国内外船舶的国际码头,而富有冒险精神的宁波商帮,更是通过运河系统和对外海上航线,极大地扩展了明州港的辐射范围,河海联运从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物来源和广阔的内地市场。在近170年历史中,位于三江口东岸的庆安会馆亲历着三江口潮起潮落,将河海文化的基因深深镌刻其中,不仅成为见证河海贸易往来的重要实物载体,更体现出大河大海所蕴含的包容和开放,在新时代以自信的姿态迎接中外游客的到来。 (二)于“宁波帮”发源地继承会馆文化 庆安会馆为北号船商筹资所建,一旁的安澜会馆由南号船商所建,所谓南北号,就是经营南北货物的商业船帮。船商们在其中议事、联谊、祭祀,使得庆安会馆迎来了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长时间的会馆运作中,商帮众贾汇聚于此,将庆安会馆作为同舟共济、共谋发展的情感枢纽,也由此形成了诚信务实、团结合力、开拓进取的商业精神。在南北贸易和舟楫往来间,孕育出了近代宁波商帮,一个个大名如雷贯耳的“宁波帮”巨子应运而生,敢闯天下的宁波人便从这里出发,闯荡上海、走向世界。而这些发端于会馆的商帮精神,在新时代下更显其勃勃生机,令一代又一代“宁波帮”在对外开拓和对内探源中,能够葆有对同乡和家乡的归属感,蹄疾步稳、奋发前行。 (三)于滨海大都市发扬浙东海事民俗文化 庆安会馆既是商业船帮聚会议事的场所,也是祭祀海神妈祖的殿堂。妈祖信俗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千年来一直与我国诸多和平外交活动、海上交通贸易有着密切关联,成为河海沿线城市共同的精神财富。航海保护神妈祖因此也成了会馆成员不可或缺的精神信奉,南北号商帮对妈祖的崇尚和对行业商务的重视,都融于庆安会馆这一载体中,直接促进了妈祖文化的广泛传播。当前,宁波正在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庆安会馆进一步传播妈祖的“大爱立德行善”精神,使其充分融入我市爱心城市、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让妈祖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焕发新时代生机,也让无数“宁波帮”心怀感恩,回报桑梓,充分体现出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枢纽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探索有效传承手段,立足自身优势让文物活起来 (一)馆地共建,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 立足于庆安会馆这独一无二的文物金名片,我们提出“建筑本身就是镇馆之宝”的理念。作为宁波近代木结构建筑典范,庆安会馆前后双戏台的建筑形制为国内罕见。全馆拥有1000多件朱金漆木雕和200多件砖雕、石雕艺术品,其中,朱金漆木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清中晚期浙东地区雕刻艺术的至高水平。朱金漆木雕、砖雕、石雕作为庆安会馆“三绝”,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塑造“宫馆合一,古建瑰宝”的文化主体大有可为。在此基础上,庆安会馆发挥毗邻社区优势,积极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主动融入我市“15分钟居民文化圈”,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博物馆。 自2002年庆安会馆与庆安社区联合举办“三江灯火暖家园”元宵灯会以来,“民俗文化教育节”至今已举办20届,已然成为我市馆地共建的文化样板。庆安会馆的历史文化资源经由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得以有效传承和发扬,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亮点,也为社区居民所津津乐道。端午包粽子、元宵煮汤圆、中秋赏月……各类兼具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惠民活动,让社区居民在古色古香的历史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传承宁波本土文化,庆安会馆俨然成为社区居民交流感受、沟通情感的重要平台。 (二)特色展览,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貌 庆安会馆将传播弘扬宁波地域文化作为己任,借助博物馆资源和古建筑优势,利用“微文物”体现“大文化”,让游客在不足8000平方米的“小身躯”中能探寻宁波8000年的历史文脉。 去年,我们举办了“巧木刻意——木雕艺术展”,一方面在前期展品评估和沟通后,不设专门展柜,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甚至触摸到展品本身,营造可观、可触、可感的沉浸式展陈氛围;另一方面倡导“一展多看”模式,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开发线上游戏“木雕连连看”,吸引游客在馆内寻找与木雕展品类似的题材元素,将游客的视野从单一的临展扩展到庆安会馆全馆。今年又推出“如视入世——感触拓印里的青瓷”展览,首创“青瓷+拓片+书法”的艺术展品,在有限的展厅空间内营造通透的视觉观感,同时利用短视频扩大社会宣传,以点带面地向游客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华的贸易往来和文化输出。这些临展,均突出“小、精、巧”的特点,以设计语言去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又能让游客参与其中,获取直观的文化感受。 同时,我们严格秉持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和“可逆性”的原则,反复推敲展陈工艺,在向游客展现多元文化的同时,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关,切实维护庆安会馆文物风貌和本体安全。 (三)多彩研学,持续发挥文化虹吸效应 随着越多越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庆安会馆抓牢自身特色,积极探索形成“展、学、游”一体化深度研学模式,为新时代青少年搭建校外文化进修基地,积极参与构建我市文博行业促进文旅融合新篇章。 庆安会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史迹,以及见证宁波南北贸易与河海联运历史的重要实物载体,今年,我们特地推出“庆兮安澜”青少年研学系列活动。活动充分发挥庆安会馆作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联合市区多个重要文物地标,如保国寺、天一阁、白云庄、鼓楼等文保单位,合作开展了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不同的文物给予青少年不同的文化印象,在参观游览、讲解学习后,通过画笔描绘他们心目中的文物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少年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主编写故事脚本,描绘对应的插图,并装订成册制作成绘本,以儿童的视角讲述宁波文物故事,专门用于后期的展览展示,做到全过程有学习、有印象、有成果。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不同难度的个性化课程,精心编印了《河奔海聚博物志》研学课本,精选出河海文化与会馆文化两条研学路线,并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区分,做到梯次教育、成长教育。此外还推出了“小小世遗守护人研学护照”,通过集章奖励形式,调动青少年朋友参与研学活动的积极性,致力打造宁波文博类研学品牌。 (四)全面服务,提升游客参与感和满意度 庆安会馆大殿作为沉浸式参观的主要场所,是会馆的核心建筑,可同时容纳50—60人开展活动,游客在其中可以近距离欣赏庆安会馆的砖雕、石雕、朱金漆木雕,并由此展开相对应的文化活动。“建筑即展品”“建筑即文化”“建筑即课本”,这是庆安会馆区别于其他现代博物馆的最大特色,游客在此参与“全包围”式的参观过程,在目光可及、手指可触的强烈文化氛围中,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对提升市民群众历史视野、培植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为持续提升游客对庆安会馆的服务满意度,我们不遗余力。在信息服务上,专门开设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使得门票预约、活动报名、展览预告实现“掌上通”;在志愿服务上,聚拢世界遗产志愿者队伍40余人,拥有多种专业长项,可分时段提供志愿服务;在安全配置上,庆安会馆严格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要求,视频监控系统、红外报警装置、防雷系统、智慧用电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一应俱全,全面守护游客和文物的安全。 12月8日,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博强省、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再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庆安会馆如何实现与时代同频共振,让公众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挑战。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宁波“文化地标”,便是我们作为文博人的初心和使命。目前,庆安会馆常设展提升改造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中,我们将以全新的设计思路、丰富的展陈展项、多样的区域划分、包容的文化表达来装点这座传统建筑。明年,在朱木金漆和白墙黛瓦的交相辉映中,庆安会馆将以古老而年轻的丰姿,展现其波澜壮阔的河海风采与历久弥新的会馆华光,奏响新时代河海交汇的新乐章。 (执笔:柯明清 施小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