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猪成本是重要的调查项目 |
|
农调员调查“红美人”成本 |
|
农调员走进鄞州云龙蔬菜地 |
|
粮食成本是最基础的调查项目 |
|
禽蛋是农本调查的重要项目 |
|
农调员调查生产资料成本 |
|
发改部门组织农调户座谈 |
|
农调员在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 |
张燕 季华 文/图 部分图片由市发改委提供 为什么市场上大米的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5元左右,为什么在有些国家以“片”卖的“天价西瓜”是中国人果盘里的“熟客”,猪肉价格的异动预警又是如何及时发布的?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之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价格的平稳,正是共同富裕带给人民群众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通过开展各项成本调查,一组组来自田间地头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数据,展现了种植户、养殖户一线最真实的生产经营成本。 在此基础上,宁波市发改委做好农产品成本收益动态分析研判,建设完善“宁波市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管理系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宁波锚定“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最有力的注脚。也因此,在刚刚发布的2022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先进集体名单上,宁波再次金榜题名——宁波市发改委连续第7年获评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先进集体。 今天,我们走近农本调查员,从他们所调查的农户、从他们的小账本里破解共富密码。 ■“记账人”用脚步采撷生产成本 鄞州区发改局工作人员梅雄,每天会在“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查询平台”上查看数据:晚稻收割,农场雇工费用有没有变化?白露以后又到农膜采购季节,今年农膜的价格有没有变化?前段时间化肥价格涨幅有点大,蔬菜成本上涨了多少? 梅雄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鄞州区发改局农本调查员,也就是外人眼里神秘的“记账人”。在我市,像梅雄这样的农调员有30名,他们见证了我市农本调查工作的变迁。 1953年起,我国开展农本调查工作,这是我国国民经济调查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的农本调查工作于1984年起步,目前由市、区(县、市)两级发改部门组织开展。“我是1984年开始参加农本调查工作的,那时候已经开始用上计算器了,但前辈师傅开裂的算盘让我记忆犹新。”从那一年开始,潘纯钢整整做了7年的农调员。“当时交通不便,有时候半年才能去一趟海岛等偏远的调查点。”他清晰地记得,1985年冬天,他到象山一个小渔村的渔民家去取账本,路遇大雪,在山上被困了整整一天。 余姚市发改局退休干部杨守南至今还会想起20多年前自己刚做农调员时的场景:从自行车骑到了电动自行车,还时不时需要借助公交车。“农户们也很忙,他们经常在田头,所以我们也常到田里去和他们聊聊生产成本。”他说。 如今,老师傅手里的算盘和潘纯钢手中的计算器换成了电脑,调查网点的农户(简称“调查户”)使用的记账簿和圆珠笔变成了手机,宁波目前已建成包括粮食、生猪等26个调查品种153个调查网点的农本调查网络体系。 不过,“跑”依然是他们工作的底气。农调员们还会时不时往田地里、种养殖场跑。“半个月得去一趟,看看庄稼长势,看看农资质量,天气突变时看看蔬菜水果有没有受损,遇到病害时看看肉猪、肉鸡生长状况,也会问问农户们记账时会不会漏记、重复记。”宁波市发改委农调员吴锡云一“跑”就是20年,他不仅对农产品成本变化了如指掌,还能对农业作业特点如数家珍。“做好农本调查工作,既依赖于调查户日复一日地配合记账,也需要我们多听多问,做好数据的分析汇总,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成本和收益数据。”他说。 ■“小数字”回应民生关切 农本调查,对稳定农产品价格有什么样的意义?宁波如何用账本里的“小数字”来谱写“大民生”?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 除了粮食,猪肉价格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热点,也是农本工作的重点调查对象。除了每月调查生猪成本外,市发改委还开展生猪成本预警,每月通过网站面向社会发布生猪成本收益信息,研判后期生猪价格走势,为相关部门和养殖户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在生猪价格大幅波动时,及时启动专项调研,分析当前生猪价格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提出对策建议,为稳定生猪价格提供支撑。 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特点,使农调员们格外关心恶劣天气。高温或台风天,晚稻会不会出现倒伏减产?雨雪冰冻天,生猪、蛋鸡、肉鸡、蔬菜生产情况如何?疫情期间农村生产生活物资保障及价格情况怎么样?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及农户防疫物资供应价格情况如何?“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管好市民的菜篮子,是我们农本调查工作的题中之义。”市发改委农本调查工作负责人说。 此外,市发改委还组织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区和宁海县等5个区(县、市)开展早籼稻生产成本收益专题调查,预测其生产成本收益变动趋势,为政府相关部门把握我市粮食阶段性生产情况及成本收益变动趋势,合理制定早晚稻收购和补贴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推进共同富裕进程提供支撑。 ■“特产账” 也是一本“创新账” 一个个单调枯燥的数字,看似“流水账”,实则意义重大。它们不仅直观反映农产品种养成本的起伏,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线上考量,实则记录了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历程。“大约1982年,大黄鱼凭票购买每公斤0.72元,到了1985年大约为4元。”潘纯钢以大黄鱼为例介绍了农本调查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变化,如今已完全市场化的大黄鱼每公斤已在60元左右(非野生),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 除了常规调查、直报调查、专项调查、应急调查外,宁波结合地方特色,创新调查品类,将鄞州“八戒”西瓜、慈溪杨梅、镇海九龙湖葡萄、宁海长街蛏子等特色农产品成本纳入调查范围——它们,不仅是宁波人餐桌上、果盘里的美味,也是农民勤劳致富的“金种子”。 2015年,我市启动特色农产品成本调查,涵盖13个品种,覆盖10个区(县、市),以把握地区特色品种成本收益情况,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2019年,根据特色农业发展变化,结合地方产业布局,市发改委对部分调查品种作了调整,形成14个品种53个网点的调查网络体系。 “2019年上半年,我们发现水果价格持续上涨,于是启动西瓜、杨梅等本地水果价格监测,涵盖8个地区6个品种,建立宁波市本地水果价格监测与成本调查联动机制,积极探讨价格与成本变动关联程度。”市发改委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负责人说。至此,成本与价格同步联动监测、更有利于数据分析的特色农产品监测体系在宁波诞生。 根据实际,市发改委还提前部署开展各类特色农产品调查,经常可以看到,在海曙区的浙贝母产地,在北仑区的柑橘田,在奉化区的草莓地,在余姚的榨菜地和鲫鱼池塘边,在宁海的蛏子塘,在象山的“红美人”柑橘地和南美白对虾塘,总有农调员们一边询问一边记录的身影。 ■小账本见证共同富裕 农本调查,小中见大,见证的是共同富裕。 调查成果汇聚成小账本里一串串接地气的数据,通过政策引导,带领着产业兴旺,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宁波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46元,同比增长9.7%,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首位、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2元,同比增长5.7%。 鄞州云龙镇陈黄村种粮大户朱仲山就有切身体会。“我这人爱记账,以前养猪时就一五一十记录成本,后来改行种粮了,鄞州区发改局同志找到我,我就成为一名‘官方’调查户。”他自豪地说,2014年开始,朱仲山承包了100亩农田种粮并开始农本调查记账,他发现政府的记账本远比自己记录的更科学。“账本分门别类,对各种指标有解释,很多以前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都得到了规范。”朱仲山解释,比如以前虽然会记录雇工的工钱,但自己妻子帮忙的工钱就不计了;再比如农机等固定资产折旧他不会分摊到生产成本,而只是一次性记录,这就会影响成本的评估。 “现在记账更科学了,自己也能比较准确了解生产成本,政府也给我们大户一定补贴,所以2020年时我扩大种植面积到200亩,如今已种植水稻330亩。”朱仲山说。 和朱仲山同村的黄永尧也尝到了账本里的“甜头”:“通过记账,政府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农户的生产情况,让我们更放心地种地。”如今,他已经给一双儿女准备了两套新房子,说起来特别骄傲:“现在,咱种田人都有一本准账,干起活来心里热乎。” 余姚泗门镇四联村农户杨海宝既是种粮大户又是养殖户,因为经验丰富,已成为当地粮食、鲫鱼、生猪三种农产品的调查户。“记了20多年账,看着账本调整种养殖规模,现在,日子过得红火着呢!”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