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码头渔获交易。 (余建文 摄) |
|
冷库渔获加工储存。 (余建文 摄) |
每到初冬,海里的黄鱼、带鱼等鱼群由北向南洄游,也是海洋捕捞的作业高峰期。码头上,渔运船载着新鲜捕捞的渔获返回渔港,渔民分级分类挑选,送往市场销售。 奉化莼湖是浙江八大渔镇之一,耕海牧渔数百年,桐照更有“中国第一渔村”的响亮名头,捕鱼一直是当地渔民重要的生计来源。但记者在渔村的采访中了解到,这几年来,捕鱼、卖鱼“风光不再”,很多渔民感叹赚钱越来越难,“辛辛苦苦捕鱼大半年,可能到头来还要亏本”。 在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传统的捕捞业面临巨大压力。对莼湖渔民来说,当务之急是怎样引入新技术和新业态,让渔获卖出更好的价钱,提升效益。捕捞业的产业升级之路该怎么走?需要渔村和渔民集智聚力,共渡难关。 记者 余建文 成本骤增,捕鱼赚钱艰难 上周三,记者来到桐照码头,正好有两条渔运船到岸。渔商沈大姐顶着寒风,在码头上忙着清点自家的渔获。“这一趟运来500箱鱼,大多是不值钱的小带鱼、杂鱼,刨去成本,还要倒贴。”沈大姐很是无奈。 桐照渔村有近700条大型钢壳渔船。渔村外海书记邬盛波说,桐照海鲜一直以“大进大出”的方式销售,村里有70多名销售代理人,把渔获卖到宁波、温州、福建等地水产市场。 “捕鱼靠天吃饭。因为海洋资源萎缩,这几年鱼越来越难捕,偶尔碰到‘大网头’,全靠运气。”邬盛波说,莼湖的渔船基本是拖网作业,以捕捞黄鱼、带鱼、鲳鱼、马鲛鱼等为主,虾蟹较少,品种上没有象山丰富,而且这几年捕到的大规格、经济价值高的鱼比例越来越低,卖不上价。尤其是这两三年,受疫情影响,大城市消费萎缩,鱼类价格上不去,另一方面,柴油价格飙升,人工开支逐年增加,渔民“压力山大”。 “目前打造一条新的拖网渔船,加上购买证书,总费用超过1400万元。”栖凤村党支部书记胡建尔告诉记者,现在捕鱼船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我们计算过,一条渔船一年的卖鱼收入要达到500万元才能勉强保本,但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很多渔船是亏本经营。” 相关统计显示,桐照、栖凤两村现有渔船近1000条,近年来,年捕捞量13万吨左右,单船年产量仅130吨,平均收入260万元左右,刚刚保本。渔民说,现在油补越来越少,如果算上渔船贷款银行利息,亏本是大概率的事。 产品单一,渔获附加值低 渔获交易讲究因时而动,打好“时间差”方能提高渔获收益。有经验的渔商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价低时收储,价高时出售,这其中,冷库的作用很关键。 在桐照村与洪峙之间,排列着大小近10家冷库,最近都忙着加工、收储渔获。万沅水产公司负责人林博拉开沉重的铁门,带记者走进冷库。摄氏零下27度的库房里,摆放着一箱箱冻品,有大虾、鲳鱼、带鱼,也有简单加工好的鳗鲞、炝蟹。 “渔船运来的水产品,大规格的、品质好的基本先被我们挑走、储备起来,等到过年前再出手,能卖个好价钱,但现在好的渔获很难找,收购价越来越高”。林博说,莼湖冷库的产品以小冻鱼为主,基本没有深加工,附加值低。他们之前尝试做油炸带鱼等产品,利润不错,但订单量不稳定,最后没能坚持下去。 在桐照渔市场外围,渔民趁着北风起,忙着晒鲞,一排排的鳗鲞、鱼干整齐摆放,颇为壮观。卖鲞是莼湖渔民的一大收入,比如鳗鲞能卖到每公斤七八十元,但鲜鳗的收购价占去一半,加上人工,其实毛利不高。 林博熟谙卖鱼卖鲞门道。他说,因为没有后期的精加工,莼湖的渔获呈现“面孔”较单一,不是冻品就是鱼鲞,加上没有品牌,多在农贸市场散卖,进不了大型商超,规模做不起来,效益很难上去。 培养新业态,以加工促转型 莼湖渔业面临的难题,是很多以传统捕捞业为支柱的渔区碰到的共同难题。“渔民‘洗脚上岸’成功转型的不多。”渔业部门相关人士说,渔民要增收,还是要从渔获产品入手,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想办法提升产品附加值。 “精深加工”是水产品的生命线,让一条鱼产出几条鱼的价值,是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比如捕上来的条重不足50克的小黄鱼,鲜鱼卖不到每公斤6元,如果采用新型低温油浸工艺将之做成香酥鱼,身价提升六七倍。相较象山石浦,莼湖的渔业还停留在卖鲜鱼、卖鱼鲞的初级阶段,仅有初级产品,水产深加工基本空白。 少数莼湖渔民尝试转型,引入新业态,利用互联网平台、“云思维”开辟渔获新市场。桐照村的林吉如原本做服装销售,七年前回村组建团队、新建冷库,做起了海鲜电商,把优质的渔获通过快递发售到全国10多个城市。“我们已经有了数千个固定客户,平均客单价在1000元左右。”林吉如说,今年他还要引入新团队,借助视频电商平台扩大渔获销售。目前,莼湖的海鲜电商有10余家,势头渐旺。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规划,奉化要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重点支持扩建桐照一级渔港,推动形成集渔业产业、商贸物流、海洋休闲等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这为莼湖渔业升级指明了大方向。 据悉,奉化区已经在桐照、栖凤区域谋划“桃源渔港”项目。区城投集团渔港公司负责人俞杰介绍,莼湖捕捞业基础雄厚,最明显的短板是缺乏水产品深加工和品牌。目前,莼湖近800条外海捕捞渔船率先实现“宽带入海”,这为后续的渔获数字化交易打下基础。而且,前期奉化区对莼湖渔村进行大规模改造,提升村庄风貌,并通过整合船厂,收储部分土地,进行先期布局。 渔业部门人士说,捕捞渔业的产业升级,渔港需要一系列基础配套建设,引进新的冷库,发展水产加工业和渔市贸易,完善产业链条,通过“渔业+互联网”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做强渔业新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