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勇祖轩)“前9位是行政区划码,接下来4位是顺序码,最后4位是类型码——这串数字就像是我们社区的身份证号,独一无二!”自从社区有了“33022600280181032”的新ID,宁海县跃龙街道兴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琛有了新的介绍方式。 原来,她所在的兴海社区由5个小区和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组成,常住居民1.4万人,属于典型的融合型大社区。今年10月,按照系统重塑城乡社区建设新机制的要求,原本的社区一分为二,不仅服务对象大幅减少,而且全部集中在商品房小区,社工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更方便。 “这些年,城乡社区治理遇到了新挑战新情况,分类不精细、权责不对等、组织不严密、力量不均衡、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制约了社区现代化建设。对此,宁波突出精准导向,创新推出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不同社区类型分类指导推进,确保靶向精准、权责分明、边界清晰。”市现代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所谓的“五定”,即定类型编码、定功能职责、定组织架构、定岗位员额、定保障机制。综合考虑社区人口规模、辖区面积、产业特征、空间形态、空间属性、治理难度等因素,宁波一口气为全市711个城市社区和2158个农村社区定制了“一社一码”,统一纳入所在街镇基层治理四平台管理,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举措的颗粒度。 社区有了身份证,分类管理更精准。比如,宁波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社区首次员额核定工作,按照城乡社区不同类型和承担事项,科学核定各社区员额数,将社区“两委”专职成员、专职社工、专职网格员等一体纳入员额池管理,在总量控制基础上,核定每万常住人口22名的员额,做到力量统筹“一盘棋”。 在此基础上,宁波还推出了为民、安民、便民“一本账”。按照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与居民利益相关、有利于基层治理的原则,制定出炉城市社区4大类97项、农村社区5大类105项的工作事项清单,平均为每个区(县、市)清理工作事项8项、规范52项,清理规范幅度达到66.7%,努力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 据悉,宁波下一步将把主城区、城乡接合区、镇中心区、镇乡接合区所在的行政村作为重点,持续深化社区“五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社会化、法治化、智慧化、专业化的城乡现代社区治理管理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