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神铸魂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

——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五年工作回眸


“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综合服务体授牌

宁波市“科技追梦人”风采展

院士为宁波“智造创新”赋能

科普活动进校园——宁波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宁波市中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工程

    

    

    

    月湖“院士林”中,甬籍院士亲手栽种的银杏郁郁葱葱,等待秋风点染金黄;学会服务站里,专家携带技术与企业“双向奔赴”,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武装;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内,学生们怀着崇敬之心徜徉其间,感受一株济世草背后的拳拳报国心……

    过去五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科协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科协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始终把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作为初心和使命,圆满完成了市科协“十大”确立的各项任务。

    五载耕耘结硕果,接续奋斗谱新篇。全市各级科协组织锐意进取、担当实干之下,宁波“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在全国65个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宁波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颁布,科普工作迈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4%,位居全国第11位。砥砺奋进聚人才,创新争先促发展,站在新的起点,市科协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而努力奋斗。

    

    这5年——

    

    

    ■宁波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4%;

    ■“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在全国65个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建设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技创新中心104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94位;

    ■组建科技志愿者队伍500多支,吸纳科技志愿者2万余人。

    

    ■立根铸魂 高擎科学家精神旗帜

    

    

    坐落于海曙区开明街26号的姚宅,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经居住、成长的地方。

    如今,这座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几经修缮,被打造成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游客们来此寻访屠呦呦的少年印记,学生们在馆内体验青蒿素的简易提取流程。此情此景将成为他们“科学之梦”绽放的原点,引导他们了解中国科学史上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带领他们感受科学家身上熠熠发光的科学家精神。

    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向来是各级科协的职责所在。宁波作为“院士之乡”,在科学家精神传播方面更是走在了先行先试的前列。五年来,市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科学家精神宣传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精耕细作之下,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甬城扎下了根——

    2021年,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和谈家桢生命科学教育馆入选中国科协等七部委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并与童第周故居、周尧昆虫博物馆一道被评为第一批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日,市科协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共建“科学文化与科学家精神研究基地”,并组织开展“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如今,寻找“最美科技追梦人”“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新时代征程”院士心语征集等活动更是引动全城热潮,累计评出“最美科技追梦人”30名,推荐郑建军等24名科技工作者入选浙江省“科技追梦人”。

    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市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开了科学普及新局面。

    2022年2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方案,到2025年,宁波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20%,各区域、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设施建设、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科学素质建设长效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甬城市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科普价值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据统计,近5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1000余场,市科协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同时,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技能普及培训民生实事工程,累计培训学员80万人次,成为科协系统唯一入选全省100个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的案例。“双减”背景下,市科协联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双进”助力“双减”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比赛等活动近千场,参赛青少年200万人次,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980多项。

    “科技事业是接力事业,只有薪火相传才能拾级而上、登高望远。市科协将一如既往地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让它能像种子一样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让我国的科技事业活水涌流、基业长青。”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担当作为 为创新发展聚智汇能

    

    

    “院士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高端智力团队,给予企业技术指导,更带来了对企业而言弥足珍贵的前沿资讯,使公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日前,宁波中物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此前,在宁波市科协的牵线下,中国工程院甬籍院士胡思得同宁波中物激光与光电技术研究所签约,成立院士工作站。双方就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助力宁波企业转型升级。

    这是甬企以“院士智慧”集聚人才、攻破技术瓶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市科协积极开展制度创新,精准嫁接全国学会智力与地方企业需求,以高端智力汇聚发展动能,让更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在经济“主战场”发挥他们的特长。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有力推进——

    作为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优秀试点单位、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我市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推进”的试点工作新格局。据统计,目前,我市共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科创中国·宁波”综合服务体1家、创新基地5家、产业创新服务中心14家,“科创中国”试点工作在全国65个试点城市中名列前茅。

    同时,在市科协的牵头下,国家(省)级学会资源成为服务我市发展的一大助力。5年来,我市已组织开展“全国学会宁波行”活动200多期;新建国家(省)级学会宁波服务站28家,总数达到51家。

    高端智力集聚稳步推进——

    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思路,市科协联合市委人才办等部门,从拓宽院士集聚渠道、促进院士科技创新、优化院士政策环境等六个方面开展院士服务工作,先后出台《集聚院士资源助推宁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目前我市已累计建设市级院士工作站221家,建立博士创新站174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89位、院士创新团队233个、高层次专家1400多名来宁波开展科创活动,有力推动我市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海外智力引进持续拓展——

    海内外高端人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智力“富矿”。紧扣宁波发展需求,市科协成功举办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科技成果洽谈会,与中东欧国家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线上技术对接50场。助力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加速打造更加开放、国际化、贴近国际人才需求的高端平台。依托“科创中国·甬创未来”直播间开展海外科技成果线上对接,举办科创与海智项目对接等各类活动50场,线上直播观摩人数达500万人次。

    此外,市科协还主动履行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献计出力的职责,建立完善科协搭台、学会主体、科技专家参与,以科技工作者建议、调研课题、专家咨询报告会为载体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市科协先后承办在京甬籍院士恳谈会、“中国·宁波新一代人工智能学术峰会”、国际烯烃及聚烯烃大会等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把脉建言。宁波市院士文化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科协之江科技智库基地。

    

    ■创新赋能 展现新时代科协新作为

    

    

    

    让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等“三长”科技工作者兼任科协职务,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科普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力,这是当前正发生在余姚市科协的场景——村干部、科协干部“拧成一股绳”,卫生、教育、农业等优质资源向乡村基层倾斜,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新时代呼吁科协新作为,势必要求我们做好‘改革’的新文章。”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市科协认真落实中央群团改革精神要求,始终坚持“强三性、去四化”,从18大项、70小项任务着手,全市科协系统改革持续深化。

    数字赋能,“数字科协”建设有力推进。紧扣全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市科协成立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梳理形成重大任务目录和核心业务目录,建设完善宁波市科协综合业务数据大屏、宁波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系统、“科普港”服务平台等多个应用项目。其中,“宁波市科普服务系统”被纳入“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首批20家国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联网接入,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动能。

    服务增效,人才集聚“磁力”渐强。市科协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制定出台《宁波市院士服务保障办法(试行)》,持续加强院士联络联谊,开展甬籍院士故乡行活动,年服务院士200人次以上。同时不断深化与市博士联谊会、老科协、青科协、女科协等科协组织的联系联络,着力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市科协的积极举荐之下,励行根入围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杜时贵入围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杨为佑、张发饶当选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阮殿波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有呼必应,科技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壮大。近年来,市科协组建科技志愿者队伍500多支,吸纳科技志愿者2万余人,覆盖多层级、多专业的科技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成。7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6名科技志愿者和3个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受到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联盟表彰,北仑区学苑社区“慢病医防融合”科技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被评为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经济“主战场”,市科协制定《宁波市科协推进“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专家进千企”“百名博士进千企”“助力经济稳进提质”科技服务行动,摸清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匹配专家资源,用科技力量为企业赋能发展。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科协迅速动员,编印下发《新冠肺炎防控企业复工员工防护指南》等科普宣传折页、挂图等,用伟大抗疫精神凝聚科技抗疫强大组织力。

    未来五年,是宁波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战略关键阶段,更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全市科协系统将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我市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