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1月07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亮信心 添温度 补短板

7名部门“一把手” “局长通道”晒担当


昨天上午,在“局长通道”上,局长接受媒体集中采访。(记者 徐能 陈结生 摄)

    

    

    

    

    

    

    记者 黄合 徐欣

    

    昨日上午,在暖煦的阳光中,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和去年一样,会场一楼的东侧简朴而庄重的“局长通道”,吸引了各路媒体和代表委员们的灼热目光。

    在宁波,“局长通道”上,部门“一把手”回应社会关切,已成为每次市两会的独有风景。事关城市的发展、事关你我的生活、事关未来的谋划,市民朋友也都攒着一股劲,不由自主地将期待值拉满。

    “从全国来看,去年进入四季度失业率又有所上升。请问宁波的就业情况如何?”“宁波要‘港产城文’融合发展,但许多人认为其中最薄弱的就是文化,文旅部门有什么打算?”“网友提出,北仑临港区域饱受集卡围城、堆场扰民、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请问有哪些举措予以应对?”……通道上的问题,来自媒体,代表民意。

    这一次,为了更广泛地体现群众心声,会前有关部门就通过“甬派”“甬上”新闻客户端和“宁波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征集问题,然后带到现场。

    站在镜头面前,直面社会关切,来自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等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神情自若、侃侃而谈。

    通过局长们言辞恳切的回答,我们可以读出宁波政府部门实干为先、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也可以感受到宁波经济社会开拓创新、勇毅前行的信念。

    制造业是宁波的基础和优势。“预计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制造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市经信局局长张世方说,新的一年宁波还将紧盯“321”目标,全力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打开格局,“大”处落笔,制造宁波,未来可期。

    教育,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底。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坦言,宁波还将继续聚焦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本位”、从“三好生”到“五好生”的转变,拉高标准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人民满意的教育,稳步迈进。

    就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苗晒出的两组数据,让人备受鼓舞——2022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城镇登记失业率1.9%,相比2021年底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是让人安心的“定心丸”。

    消费,是“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环。市商务局局长张延表示,宁波将努力打好“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组合拳,让消费恢复更“快”、让消费场景更“强”、让消费内容更“靓”、让消费方式更“潮”。城市的烟火气,还能更“燃”,也可以更“火”。

    当然,客观来说,风险依旧存在,问题不能回避。只有随时随地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直面问题的时候,找到迎难而上的动力。

    “因为历史原因,宁波一直缺乏高水平科研院所布局,已然成为宁波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短板。”现场,市科技局局长费小琛特意带来甬江科创区规划图,“我们将不断往里植入高能级的科研院所,不断提高科创浓度,让科创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广大群众对集卡围城的问题有诉求、有怨言,我完全理解,并且感同身受。”面对质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海达认真剖析了问题背后的症结点,表示当前正会同北仑区一起积极推动集疏运通道和“两场”布局优化,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成果与宁波丰厚的文化资源相比,与宁波的能级地位相比,还存在一定落差。”市文广旅游局局长詹荣胜说,今年将建设谋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传承保护一批核心文化遗产,让宁波更具文化辨识度、让百姓更有文化获得感。

    在这个冬天,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也相信,在历史的征程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