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绿道让“慢行”更舒适。 |
|
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出行的“骨干”力量。 |
|
公交出行,为宁波交通“添绿”。 |
|
制图 韩立萍 |
记 者 张燕 通讯员 余明霞 冯叶 文/摄 近日,交通运输部官方网站发布了《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的通知》,全国共有97个城市成功入选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宁波榜上有名。 什么样的城市称得上全国绿色出行城市?是层次分明、快慢交织的路网;是轨道公交接驳有序、方便出行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人和车便捷有序的出行体验……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也是人类发展的生机。经过两年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放眼宁波,整体公共出行环境更加友好,无障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出行体验更加舒适,绿色出行比例达76.7%,绿色出行满意度达92.3%。宁波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背后,有一片什么样的“沃土”在培植这些“绿”意? 低碳出行三网融合 去年12月初,轨道交通2号线全线通车,北仑红联融入宁波轨道交通圈。“我从金华老家来宁波照顾孙子,以后坐地铁去火车站、客运中心回老家就方便了,我还想坐地铁去鼓楼逛逛。”通车首日早早来到红联站的王阿姨开心地告诉记者。 随着2号线全线开通,宁波人深切感受到,在总长度达到186公里的轨道交通沿线,城市焕然一新,设施不断完善,一批批商业、住宅和基础配套项目,带领着越来越多人走向共同富裕、乐享幸福生活。 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网络,是宁波交通“添绿”的三张网。秉持“轨道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理念,宁波全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除了已开通的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一期,第三期建设规划中的6、7、8号线建设也齐头并进,轨道交通已成为宁波市民公共交通出行首选。 随着轨道线网不断织密,宁波常规公交迅速调整定位,持续加强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形成“轨道交通为主要骨架,公交干线为快速走廊,公交支线、微线提供喂给服务,接驳换乘高效便捷”的总体线网格局。宁波公交集团通过前期走访、数据采集及分析,从去年12月15日起试运营盎孟港地铁站接驳线,这条公交线起点和终点均为地铁5号线的盎孟港地铁站A口,将宁波智慧园的几个人流密集点串联起来,解决了智慧园区内人们接驳地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接驳地铁的公交线路,仅仅在我们宁波公交集团第二分公司就开通了4条,包括接驳2号线三官堂地铁站的、接驳1号线东门口站的、接驳3号线外滩大桥站和中兴大桥南站的,除了4号线外都有涉及。”市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据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宁波开通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21条,其中特色线17条。除了开通专门地铁线,该中心指导公交企业在现有运营线路中做好与地铁站的对接,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现有运营的667条公交线路中,80%以上与轨道交通形成接驳关系,除轨道交通2号线栎社机场站、压赛堰站等个别站点,因道路通行条件或场站设施无法开通公交外,基本实现了公交线路对轨道站点的全覆盖。 开门见绿,出门有道。绿道建设让慢行交通更加舒适,成为“三网”既舒心健身、又“零排放”的快乐小径。 “我每周都会来这里骑车,这两年景区绿化带做得越来越好了。”住在达蓬山度假村的华女士,骑行途中选择在九龙湖景区小憩,走进四湖连珠绿道的临湖书吧,点上一杯美式咖啡。“现代人生活压力挺大的,家附近要是有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生态绿道,绝对是减压首选。”华女士常来的四湖连珠绿道位于九龙湖镇,三面青山环绕,一面湖光潋滟,沿线的茂林修竹造就了独特的康养疗愈空间。绿道周边树木品种繁多、设施健全,沿途还有书吧、垂钓区、露营基地、采摘园、茶庄等休闲驿站,吸引了不少户外活动爱好者来打卡。 结合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城市有机更新、海绵城市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工作,我市统筹推进绿道网络建设,绿道里程位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各级各类绿道建设累计2095公里。利用绿道串联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为绿色出行提供通道,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开展步行、慢跑、骑行等活动的需要。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东钱湖环湖绿道、东部新城生态走廊等入选“浙江最美绿道”。 出行服务很友好 去年夏天,家住海曙联丰玫瑰苑小区的居民李阿姨在小区附近的公交招呼站“招手”后,公交车“客运中心地铁接驳线”就稳稳停下,上车大约15分钟后,车就开到了海曙恒一广场客运中心地铁站。 为让更多人方便乘车,宁波探索“出行即服务”模式,在一些没有条件设置常规公交站点的小区等附近,设置招呼站,让乘客享受“招手即停”的便利。公交招呼站,是我市公共交通的新名词,主要是指在一些没法直接设立正规公交车站但居民有出行需要的地方,采用“招手停车”的方式,来解决当地群众公交出行难的问题。据悉,2021年以来,市公交集团已在海曙、镇海、江北、鄞州先后开通了10余条“招手即停”公交线路,为绿色出行助力。 对于公交出行不便的特殊群体,我市积极打造、完善无障碍出行环境。在389路慈海南路南二西路口公交站,视障人士洪先生一边等车一边用无障碍智能手机上的“听听巴士”APP预约乘坐389路公交车,几分钟后,389路公交车到达,洪先生的手机收到语音提示“上车或者等下一班车”,同时,389路公交车车头外置喇叭也提示“389路车辆已到达”,洪先生顺利坐上了公交车。 389路是宁波首条导盲系统公交线,通过与手机软件“听听巴士”APP联动,帮助视障人士顺利预约上下车站点。当预约完成后,视障人士在候车或乘车途中,能通过手机获取车辆相关提示信息,使他们乘坐公交车变得容易起来。不仅如此,导盲系统还具有站台自动识别、站台候车、车辆进站提醒、语音引导上车、到站提醒和线路收藏功能,为视障人士出行提供精准、个性化的公交助乘服务。 此外,我市还升级95128服务热线,便利老年人出行;修订《宁波市公共汽车乘坐规则》与《宁波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调整儿童免费乘车政策;完善无障碍设施体系,加强无障碍设施引导标识专项治理,完成人行盲道整治改造。 有招手服务,也有接驳换乘服务,除了深化轨道沿线公交接驳外,通过建设P+R停车场、开展“地铁+小遛”联合活动等方式,鼓励市民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数字服务新体验 宁波打造数字化全景支付应用,对全市范围内的支付终端进行改造、升级,率先打破行业内相对独立现状,实现全方式、全场景、全应用的支付体系,给人带来新鲜、方便的使用体验。 “有些乘客手机没电没网络了,也可以正常刷卡乘车,碰一下就能感应支付。”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客运公交处处长毛磊介绍,从去年12月开始,宁波移动数字交通卡正式上线,具备无电无网络正常用、便捷刷卡快速通行、线上线下便利充值、可享本地乘车优惠、用户便捷换卡使用、全国多市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势特点,极大方便了群众乘车出行。同时,交通部门推广统一标准、统一支付、统一平台的一卡一码应用,上线具备交通应用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可直接刷卡乘坐公交、地铁并享受换乘优惠。 便捷出行,得益于宁波公共交通数字化应用带来的变革。作为较早将智慧数据运用于交通出行的城市,我市建成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和政府指挥决策支持平台、企业运营平台、公共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完成标准规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出租汽车运营数据资源,实现智能调度、出行信息服务及运营状态动态监测等功能。 此外,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市民卡APP、轨道APP的公交轨道乘车码双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之间60分钟换乘、公交和轨道间90分钟换乘优惠;率先推广应用金融PBOC3.0标准的新版市民卡,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公共自行车、出租车、咪表停车等城市综合交通出行刷卡于一体,“宁波通”手机APP能够提供行前、途中、便民三大类18项服务,实现了来车实时预报功能。 一个平台、全城通停。两年多前,“甬城泊车”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了收费、空车位等信息的统一监管、分析和使用。该平台还推出了“无感停车”功能,用户只要绑定车辆并开启自动支付,签约开通免密支付后,便可体验无感停车的便捷。该平台上线以来,已接入停车位3.8万余个,注册用户达142万名,日均增加近4000名,日均产生停车信息7万余条。 依托浙里畅行、甬e行、“宁波公交”微信公众号、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等,我市多途径提供公交实时信息预报服务,打造信息服务的多元应用,有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加持”,宁波人出行更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