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枕山面海向潮生,拥江揽湖韵满城。一座城市的品质,体现在城市建设水平上,彰显在环境风貌里,蕴含在人文温度中。这些年来,宁波城市框架逐渐拉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深入人心。建设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要在涵养独特气质、塑造“最美形象”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管理、一流的文化环境,努力构建“藏风纳水、近悦远来”的空间格局,充分体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市美学,全面提升宁波知名度、美誉度。 各美其美,要突出城市特质。城市的美,源于鲜明的城市特质。宁波具有“向东是大海”的滨海形态、国际风范,兼具江南文化绵柔悠长、细腻温婉的气质,要把这些资源禀赋发掘利用好,让海的宽广、山的巍峨与城的文脉贯通交融、相映成辉。要凸显滨海气派,加强对海洋岸线、湿地、岛屿资源的统筹保护和合理利用,培育发展一批港湾休闲、沙滩乐游、湿地体验、海岛养生的新业态,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目的地。要凸显开放气度,以更大力度推进现代化港区建设,依托“两区”联动更高水平接轨世界,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现东方神韵与国际风范交相辉映的城市气度。要凸显文化气质,挖掘弘扬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商帮文化、慈孝文化等城市基因,贯通塑造大运河海丝文化主动脉,以历史文化街区唤醒城市记忆,让人们徜徉其间“知从何来、将向何去”。 各美其美,要突出城市格局。格局既是尺度空间的鲜活标识,也是形象神韵的生动承载,决定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宁波要打响“高端又大气”的城市名片,就必须率先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重塑城市发展格局。要推动“山海共济”,充分利用四明山、东钱湖、象山港等生态资源,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空间格局,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人文集萃区、风景打卡地,释放“纵情山海”的自然韵律之美。要推动“城乡共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构筑“一环十线”美丽乡村风景线,形成“百村未来、千村共富、全域和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全面建设都市乡村、田园城市,彰显“城靓村和”的城乡融合之美。要推动“全域共治”,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下好全市“一盘棋”,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域都市化、市域一体化,加快推动低效空间“潮变”、重点区块“蝶变”、整体风貌“蜕变”,展现“三生相宜”的空间脉络之美。 各美其美,要突出城市品质。一流的现代化大都市,要有颜值更要有品质。必须兼顾“面子”与“里子”,着眼“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推动城市品质整体跃升。要提高建设品质,坚持规划设计“因风吹火、照纹劈柴”,强化建筑风貌、建设强度、建筑高度管控,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让城市展现出更高颜值、更美天际线。要提高治理品质,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方式、手段、机制系统性重塑,共筑诗意栖居的美丽家园,塑造整体大气、细节精致的都市新形象。要提高生态品质,统筹推进节能减排、治污降碳、生态修复等工作,聚力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让绿色低碳成为“大美宁波”最亮丽的底色。 各美其美,要突出城市内涵。内涵赋予城市无穷魅力、给予城市不竭动力,让人记得住过去、抓得住当下、看得见未来。宁波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让城市的发展更有灵魂、更具活力。要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对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向海图强等城市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主线,让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成为行为习惯、引领社会风尚,用内在力量激发城市活力、引领城市发展。要体现时尚性,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批购物打卡、商务休闲、文旅体验的时尚新地标,加强对城市形象的总体谋划、总体塑造、总体宣传,推动宁波让更多人看得到、听得见、想得起。要体现人文性,围绕“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群众文化、群众艺术、群众体育,高水平打造更多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每一位甬城百姓都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