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海举办“宁波人才日”专场活动 |
|
科创平台大咖参加“芯谷论才”高端访谈 |
|
石墨烯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
镇海加快筹建人才安居专用房 |
|
甬江实验室过渡场地启用 |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元旦前夕,浙江创新中心分中心——“甬江芯谷”2023全球招引公告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镇海向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伸出“创新创业”橄榄枝,广邀天下英才汇聚雄镇、逐梦未来。这标志着镇海区抢抓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窗口期”,抢先启动今年人才招引工作。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云程发轫万里可期。去年,镇海深入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会议重要精神和行动部署,对标宁波“一城三地”建设,聚人才、强平台、兴产业、优生态,全力打造“科创镇海·人才金港”,妙笔绘就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的生动图景。 聚焦高端资源 厚植科创基因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位于甬江科创区核心启动单元的镇海,持续厚植科创基因,不断激发创新策源动能。 去年12月底,在市、区主要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占地153公顷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开工仪式举行。为推进该区首座新型研究型大学筹建,镇海集全区之力、行非常之举,历时8个月完成征迁800余户,按期实现首期启动区块净地交付,并已提供2.4万平方米办公场地和3万平方米实验室场地,作为大学过渡校区。 据悉,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计划于2025年分批逐步建成交付使用。学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科技人才为使命,立足全球科技前沿、紧扣国家重大需求,为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规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去年已与上海交大、香港理工大学实施联合培养项目,招收47名博士生。 一流平台承载一流人才,一流人才成就一流平台。近年来,镇海强化“人才+”理念,联合高校院所共引人才、共建平台,初步形成“引进战略人才、共建高端平台、培育未来产业”的良性生态。 “把研究中心落在镇海,我很放心。”镇海区镇协同、专班服务,真挚的引才诚意打动了中科院院士团队,选择在澥浦镇落子项目。去年8月11日,镇海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式签约共建磁性材料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将带动集聚一批新材料领域的研发人才,建立全新的铁氧体制备和应用技术路线。 同年,镇海投用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启用甬江实验室过渡场地,石墨烯创新中心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由国内外顶尖人才领衔的质谱技术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院正式运营。各类科创平台落地镇海,有力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耦合,区域内现已集聚14名海内外院士、4名鲲鹏人才、179名市级以上高端人才,以及各类创业创新人才逾万名。 为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加速整合高端资源要素,去年9月宁波人才科技周期间,镇海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宁波大学等12家市内重点高校院所平台,打造甬江科创区人才引育共同体,并出台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10条定制化集成举措,推动人才共引共育、平台共建共治、成果共创共享。 “我们希望为市内各重点高校院所平台人才,营造心无旁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为宁波打造‘六个之都’、建设‘一城三地’贡献镇海力量。”在镇海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看来,这一起笔,笔力遒劲、浓墨重彩,透出镇海迈上甬江科创区建设的新征程。 聚焦强链补链 引领产业跃迁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紧扣产业链,激活人才链,产才融合的强劲动能正在雄镇大地澎湃涌动。 镇海始终坚持产业导向、以用为本,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培育集成电路、磁性材料、高端仪器、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端人才项目,在全市率先实行重点产业专项引才。目前,全区130余个人才项目中70%以上为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领域,20%以上为制造服务业,并涌现出晶钻科技、毕普拉斯、星与海等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力、创新驱动力的高端项目。“镇海是一方创新创业的热土,为我们提供了初创支持、成长培育、动态升级的全链条支持。”曹博士“自动驾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项目通过镇海区简易评审认定后,被列入政策扶持。落地一年,他的企业已获得高瓴资本等Pre—A轮融资2000余万元,企业估值达2亿元。 随着镇海被纳入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大版图,全区人才工作聚焦大局大势,谋定而动、笃行致远。去年9月,市区两级共同打造的集成电路人才新地标——浙江创新中心分中心“甬江芯谷”揭牌成立,将开元新青年广场、创维双智双创产业园作为核心启动区,面积约12.7万平方米,与周边楼宇联动区27万平方米、产业配套区60万平方米及区内7平方公里集成电路产业园同频共振,力争到2025年集聚科创企业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上市企业3家以上。“甬江芯谷”落子有声,聚焦集成电路产业全链条,现已集聚3个顶尖人才项目。其中,王博士携“XR智能芯片和解决方案”项目而来,对镇海成立“甬江芯谷”倍感欣慰,“‘甬江芯谷’将成为镇海又一张金名片,让集成电路领域人才慕名而来、金凤栖梧。”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也是引才育才用才的关键阵地。去年7月,留学归来的吴博士携“高强度高耐蚀紧固件关键生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创新项目,参加了由区科技局牵头组织的高层次人才项目答辩。与他一同参加答辩的,还有项目依托企业镇海群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人才是引领企业发展的关键钥匙,我们迫切需要吴博士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活力。”在问答交流环节中,企业负责人的引才决心打动了在场的评委专家。 近年来,镇海精准对接企业引才主体,区委人才办会同经信、科技、人社等部门深入区内重点企业,排摸形成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并于去年集成推出企业引才育才10大机制,以“猎头补助+引才资助+薪酬补助”三位一体,进一步激发创新动能,去年依托企业申报上级重点人才工程数占总申报数同比增长58.4%。 产才融合,促动发展正向效应。去年,镇海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家、国家“小巨人”企业8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速居全市前列,规上增加值规模全省第三、增速全市第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列全省第五,获评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考核优秀区,区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聚焦关键要事 迭代人才生态 贯彻落实市级人才新政,镇海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去年发布了“科创镇海·人才金港”统领意见。各部门强化“抓行业就要抓人才”意识,制定了雄镇英才、青年人才、卓越工程师、民营企业管理人才、乡村人才、博士后等10个专项政策,以及甬江科创区人才引育共同体、助企纾困等定制政策,基本形成“通则+专项+定制”的人才政策体系,实现人才资源量质齐升,新引进区级以上高端人才近百名,新认定民营企业管理人才7名,新引进青年大学生逾万名,各类人才在镇海持续迸发成长活力。 “企业研发设备投入较大,‘放心创’为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真正帮我们解了后顾之忧。”日前,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会同属地,向人才企业推介了“雄镇英才”放心创保险,张博士对镇海探索创新创业兜底保障连连点赞。聚焦人才所期所盼,镇海区联合保险公司,开发“雄镇英才”放心创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区级以上创业项目,给予创业保障险、核心成员人身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三重保障,去年共有67个创业项目被纳入首批参保名单。 每到五六月份,各单位的人才专员就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九月开学季,他们要梳理汇总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信息。近年来,镇海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放大教育资源优势,人才、教育部门持续优化人才子女就学“绿色通道”。给予重点人才“子女优学”政策待遇,已然成为该区留才金名片,去年共有50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读心仪的民办学校。 安居,才能安心、乐业。日前,位于招宝智谷的488套人才安居专用房正式投用,室外采用智能门锁感应,室内热水器、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即将入驻人才营造家的温馨氛围。锚定“‘十四五’期间建成出租型人才安居专用房3000套”的目标,镇海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国企筹建、市场参与”的人才安居房源保障机制,构建形成集“顶尖人才社区、国际人才社区、青年人才社区、青年人才驿站”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硕士生毛高贝,于去年8月入住镇海人才安居专用房,并享受了“新承租人才免租三个月”的惠才助才政策红利。“在线选房、拎包入住,还为我免除了租金。镇海人才安居专用房对于我这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真是太友好了。”毛高贝发自肺腑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省、市、区重点人才工作例会制度,镇海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重点人才工作数字督办系统,实现议题常态化收集、事项专班化运作、问题长效化推进、结果可视化评价,让人才治理向人才智治转变,全年协调解决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难题67项,响应度、满意度均达100%,有效提升了全区跨部门、跨属地协同办理的工作效能。 抓人才就要抓生态,这已成为镇海全区上下的行动共识。“我们要创造更加优越的宜居、宜创环境,让人才对镇海一见钟情、日久生情,放心托付未来。”去年4月,镇海区委主要领导在区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如是强调。 撰文 沈孙晖 郑祖轩 图片由镇海区委人才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