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舟山港。(唐严 摄) |
记者 单玉紫枫 无缝衔接! 1月16日上午,省“两会”胜利闭幕。下午3时30分,宁波与舟山立即携手召开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推进会。 在宁波和舟山两市眼中,这是一场“势在必行”的行动,更是一次“水到渠成”的奔赴——两地同处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交汇点,本就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都是因海而名、因海而兴、因海而盛。 而在“海洋竞速”的征程上,这里更是承载着特殊战略使命的希望之地。 经略海洋,认识一致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布局、亲自开篇破局的“大文章”。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并把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蓝色增长”已被“官宣”为发展新引擎,谁能赢得海洋发展先机,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海洋强省推进会,对探索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作出全面部署,强调宁波、舟山要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以宁波、舟山联动推进自贸区发展为代表,一系列合作机制高效运转,一系列制度创新探索不断试水推进,许多过去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去年,两地实现保税油跨港区双向直供,共同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不断向三个“1亿吨”的目标迈进;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宁波大力推进全球航运中心城市建设,综合实力稳居全球前十;甬舟铁路、甬舟高速复线一期、六横公路大桥二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大陆引水三期项目取得新的突破…… “甬”结同心,风雨同“舟”。两市的共同努力,让蓝色的“大写意”不断演化为精细的“工笔画”。 剑指短板,目标一致 据预测,未来十年,海洋经济增长将超过全球经济增速,对经济、城市和就业的带动作用明显。新征程上,甬舟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显然离不开海洋优势的发挥,离不开海洋城市建设的支撑。 放眼全国,“十四五”以来,上海、深圳、天津、青岛、大连等地,都提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同这些城市相比,宁波、舟山各有特色和优势,但在港口支撑发展、临港产业能级、科技创新实力、城市规模能力等方面显然还有差距。 实际上,港口对经济辐射带动不够强,是宁波最大的短板。目前,港口对宁波经济的综合贡献度仅为8%,而新加坡是13%,香港是20%,荷兰鹿特丹港是40.5%;海洋产业发展缺乏“生力军”,链主型、龙头型企业不多,海洋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的支撑力不足,涉海上市公司仅有6家;科技创新缺少“引爆点”,在深海远海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领域缺乏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上述一桩桩一件件,体现的是差距和不足,也意味着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据悉,近期我省正在谋划编制《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方案》,将为两市提供全面系统的目标要求和路径指引。 这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合作。理解“共建”,进而理解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使命,需要重新解读“共建”背后这道加法题—— 宁波建议,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两市共建海洋中心城市,要按照“高质量海洋产业汇聚地、高水平海洋科创策源地、高效能海洋治理示范地、综合性港航物流战略枢纽、高品位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定位导向,以世界一流强港建设为引领,坚持港产城一体化推进,提升港航物流服务力、海洋产业竞争力、海洋科教驱动力、滨海都市吸引力。 双向奔赴,行动一致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题。 在共建共享的规模叠加之外,宁波、舟山更需要做的,是通过各自优势的充分对接、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强力打造蓝色发展“增长极”,共同下好海洋经济“先手棋”,以达到“1+1>2”的效果。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有赖于甬舟聚力齐心,大胆打破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形成“1+1=1”的休戚与共共同体、蓝色发展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要突破许多常规、创造许多样板、探出许多新路。宁波提出,将加强与舟山紧密联动、放大优势、同向发力,高效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共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航运中心、海洋经济中心、海洋科创中心、海洋金融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和滨海宜居之城,重点落子“六强六提升”—— 强支撑,全面提升世界一流港口硬核实力。建设“世界领先”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海陆联动”的现代集疏运网络、建设“要素齐全”的特色航运服务体系; 强转型,全面提升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能级。延伸发展绿色石化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海洋传统产业; 强动能,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推进涉海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海洋科教人才支撑; 强品质,全面提升海洋引领城市发展功能。塑造滨海时尚城市风貌、加快提升城市极核功能、完善都市区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强合作,全面提升海洋经贸开放水平。深入抓好“两区”建设、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拓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化陆海区域合作; 强引领,全面提升海洋文化品牌影响力。实施海洋文明“探源”工程、培育壮大海洋文旅产业、增强海洋文化全球知名度。 所有这一切,无外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宁波、舟山建立在高度认同、高度协同基础上的共建,方能构成真正坚实的发展合力,开启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新篇章,为推进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向海而生,本就是宁波、舟山两地共同的蓝色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