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精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新篇章,宁波“新春第一会”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把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新理念新要求贯穿到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的实践中,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三个“一号工程”,明确创新、改革、开放三张“攻坚清单”,争先创优,变革突破,全力开拓“再谱新篇、再创辉煌”的新赛道新格局。 全力推进动力更新,铸就赶超跨越的新引擎。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落脚于创新实力的比拼。创新领先才能抢得先机、拔得头筹,没有创新的硬实力就不可能有竞争的底气。要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关键支撑的经济体系,突出科创为魂,整体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一体推进高能级平台、高水平大学、高质量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和建设;突出人才为要,聚力打造“一城三地”,实现人才与城市发展的“双向成就”;突出实体为基、企业为本,加快推动产业体系迭代优化、量质齐升,打造一流企业梯队;突出项目为王,加快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的谋划和招引,以优质新增量撬动经济高质量,以招商大突破推动能级大提升。 推进改革立新,构筑活力涌动的新生态。进入新的阶段,改革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加艰巨了。解发展之忧、破顽疾之弊、创体制之优,唯有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思想解放要再主动,以“弄潮儿”的主动精神推进改革攻坚,着眼解决深层次问题;攻坚突破要再加力,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重大课题,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营商环境要再优化,不断健全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场机制最活、法治保障最好的城市。 推进开放拓新,打开竞合共赢的新空间。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优势,实现贸行天下向产行天下、智行天下跃升,打造“中国开放看浙江、浙江开放看宁波”金名片。要围绕做强枢纽功能、构建均衡化布局、提升国际化水平、融入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双循环枢纽城市,强化“四港”联动,推进内外贸、进出口协同发展,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全方位国际化,放大港口经济圈与都市经济圈叠加效应。 推进品质焕新,塑造精致时尚的新形象。一流城市一定是品质一流、口碑一流的活力城市、宜居城市。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树牢“全市一盘棋”整体观,秉持“不容一粒沙”的高标准,杜绝“千城一个样”的模仿风,提升“犹恐一日迟”的加速度,加快打造内外兼修、滨海时尚、温馨人文、智慧善治的现代化大都市,让宁波城乡充满魅力,更具吸引力和美誉度。 推进文化育新,弘扬自信自强的新风尚。文化是城市最独特的气质、最持久的精神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文化软实力作为一流城市建设的深刻内涵,推动港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用文化铸就城市的价值高度、积淀厚度和人文温度。要大力传承、保护、弘扬历史文脉,讲好“最宁波”文化故事,使宁波厚重的“昨天”扬名世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打响“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品牌,让宁波精彩的“今天”熠熠生辉;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推动 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中向海图强、搏击风浪、勇立潮头,朝灿烂的“明天”扬帆远航。 推进治理革新,绘就幸福共富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流城市必须是共建共享、均等均衡、和谐包容、绿色低碳的城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深化共同富裕重大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在方式模式、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攻坚破题,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市。要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七优享”要求,深化“扩中提低”改革,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聚力缩小“三大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让我们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要冲刺的昂扬状态,争先奋发、实干奋进、团结奋斗,朝着“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目标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