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09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琴之父”、宁波籍著名民乐艺术家王惠然逝世

王惠然先生。(资料照片)

    

    

    

    记者 廖惠兰 

    

    记者昨日惊悉,“柳琴之父”、宁波籍著名民乐艺术家王惠然先生于6日逝世。

    王惠然先生,宁波镇海人,1936年生于上海,是著名民乐艺术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首创首演的琵琶曲《彝族舞曲》、柳琴曲《春到沂河》《幸福渠》等作品传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培养、影响了众多民乐艺术人才。

    亲友故知深情追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宛若晴天霹雳,因为我们痛失了一位为中国民乐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曾奋战宁波文艺战线多年的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深情回忆着与王惠然先生的过往点滴。“王惠然先生是珠海的文艺开拓者,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刚到珠海首次拜访他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身上的担子很重,珠海的演艺事业交给你们年轻人了’。”

    “去年10月,王惠然先生携珠海民族管弦乐团上演了《江月琴声》音乐会。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王老,每一场排练,他都亲自到场指导乐团排演。”邹建红说,王惠然先生对艺术的执着、对创作的严格要求,一直激励着自己。

    王惠然先生是引领中国柳琴艺术发展的第一人,为柳琴艺术培养了一批突出人才,他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我现在脑子里,都是当年王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工作、演出的情景。他60岁时到珠海二次创业,一切从无到有,跟我们一起住在办公室、睡行军床。他的身体力行和对民乐事业的满腔热忱,将激励我一直前行。”王惠然的学生李亚秋告诉记者。

    “柳琴之父”情系家乡

    王惠然先生曾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名誉理事、柳琴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2006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授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他首创的琵琶“四指轮”技法,奏出了多声部效果,丰富了琵琶表现力,推动了琵琶创作和演技的发展。他也因此和刘德海、王范地被合称为“中国琵琶三杰”。

    王惠然先生还是著名的民族音乐教育家、乐器改革家。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身为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艺术指导的王惠然,依托徐州乐器厂的能工巧匠,着力进行柳琴(土琵琶)的改良,最终改变了柳琴200年来只能作为戏曲伴奏乐器的“命运”,使之成为在乐队中能够胜任独奏和协奏的高音乐器,开创了柳琴艺术的新篇章,海外尊称其为“柳琴之父”。

    王惠然先生情系桑梓,在耄耋之年,将作品回乡视为重大心愿。

    2001年,应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傅丹邀请,他来宁波担任首届中国琵琶大赛评委;2015年,他来甬为宁波琵琶乐手作指导,并了却了多年心愿——找到了故居和祖坟;2019年,他回乡举行“赤子的琴声”王惠然个人作品音乐会,当时83岁高龄的他,坐着轮椅上台为音乐会作谢幕时说:“回乡举办音乐会,是我夙愿。我虽然年老体弱,但是很想为家乡的音乐之城建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以纾解一个游子的念乡之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