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市慈善总会工作会议召开。 |
 |
慈善医院开展义诊服务。 |
 |
市慈善总会负责人慰问困难群众。 |
 |
慈济四明医疗发展慈善信托签约。 |
 |
市慈善总会义工开展支老服务。 |
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高鹏 李哲 文/摄 慈善,为爱心城市宁波增光添彩,“爱心城市”这一名片越擦越亮。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对宁波慈善事业发展来说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年份。全市慈善总会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对标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人人慈善标杆区”建设行动方案,踔厉奋发、开拓创新,甬城慈善事业稳健发展、逆势上扬,取得了可喜成绩。 2022年,宁波市慈善总会募集善款1.103亿元,连续3年募集超亿元;全市两级慈善总会共募集9.23亿元,其中余姚、慈溪、象山等地募集均创历史新高。全大市慈善组织共接收款物16.521亿元,其中资金15.355亿元,物资折价1.166亿元。 多措并举 善款募集保持稳定有突破 大爱宁波,善心涌动。为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助力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市政府办公厅于2022年3月底下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市本级“慈善一日捐”活动的通知》。5月7日,市四套班子领导在市行政会议中心带头参加“一日捐”活动,掀起了“慈善一日捐”活动高潮。在去年的活动中,市慈善总会共收到“一日捐”善款1307.5万余元,共有683家单位、16.5万人次参与,为历史最好水平;全市累计募集1.6亿元,共有4004家单位、35.7万人次参与活动。 “尤为可喜的是,去年我市慈善信托发展迅速,无形资产捐赠取得了新的突破。”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说。去年全市慈善组织共完成26单慈善信托,总金额8489.94万元。其中,宁波市慈善总会发起3单,最大的一笔为2000万元的慈济四明医疗发展慈善信托。该信托由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市慈善总会捐赠设立,主要用于推动宁波基层医学和医疗服务事业发展。全市最大的一单为中信信托·公牛集团慈善信托。该信托由公牛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2亿元,首笔已到账5000万元,慈溪市慈善总会和中信信托担任联合受托人。 此外,去年12月中旬,上海森宇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定向捐赠木里藏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143部影视作品2年网络信息传播权办理完成,这是全市第一笔无形资产捐赠。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该笔捐赠价值为127.8万元。 精准有为 慈善救助服务大局添助力 “一直以来,全市慈善总会系统始终坚持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慈善工作的落脚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精准高效,扎扎实实地做好救助工作,确保善款用到‘刀刃’上。”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市慈善总会全年救助支出7112.1万元,受助困难群众5479人次;全市慈善总会共支出7.57亿元,帮扶困难群众56.8万人次。 多年来,市慈善总会精心培育了一批品牌救助项目,在助学、助医、助残、助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遭遇困难的群众得到帮助,如同久旱逢甘霖,即解决了实际困难,又在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优化实施品牌救助项目。总会根据实际对彩虹助学项目进行完善,进一步简化程序,将助学金增加到每人5000元,支出60万元资助120名在甬就读的困难高校学子。大学新生助学活动除了资助100名甬籍学子外,还支出30万元,资助内蒙古宁城69名困难大学生。 助医项目。总会救助重大病患者101人,支出善款353.8万元;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支出519.1万元,2173人受益;血友病患者救助项目支出222.6万元,受助522人。 助残、助老项目。总会支出善款32.6万元,资助6家残疾人机构;“净居亮居”项目实施3年来,已投入263.4万元善款,拉动财政资金近300万元,共为我市674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家居环境改造。阳光敬老项目重点为余姚、宁海、象山、奉化等地相对欠发达地区乡镇敬老院改善条件,拨付善款60万元,同时支出15万元向奉化松岙镇500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GPS手环。“慈善情暖万家”活动共安排善款6059.1万元,惠及城乡困难家庭102168户。 提升慈善产业帮扶基地实效方面又有新举措。目前,我市拥有市级慈善产业帮扶基地23家,累计支出2241万元,帮扶困难农户1639户;全市共建有78家,共投入资金5447.11万元,帮扶3743户。此外,市慈善总会去年还支出善款1087.1万元,各类物资价值150.14万元,用于四川凉山、青海天峻、甘肃敦煌等地各类慈善项目开展,稳步扩大对外帮扶力度。 文化引领 慈善氛围持续优化提效能 慈善文化引导慈善活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是慈善事业发展的航标,是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阳光雨露。 “我们十分重视慈善氛围营造,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说,“去年的慈善文化建设突出了‘可视’‘可闻’,既有慈善理论研究,又有形象硬件建设,爱心宁波的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在第七个“中华慈善日”期间,在市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总会联合市社会组织促进会、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在宣传月启动仪式暨慈善信息发布会上,发布了宁波慈善视觉识别系统、慈善组织评估标准、宁波慈善信托情况、《宁波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专项调研成果等。举办慈善公益项目设计大赛及展示会,助力资源与服务的双向对接。举办3场“甬社聚力·共同富裕”慈善社工线上专业论坛,邀请了17位来自行业协会商会、高校、基金会的嘉宾围绕“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慈善力量如何助力共同富裕”进行探讨交流。 为打造具有甬城特色、展示城市形象的慈善文化品牌,从去年5月起,总会联合市民政局等单位开展慈善“视觉识别系统”和慈善空间建设工作。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宁波慈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征集内容包括宁波慈善标识(LOGO)、慈善标语、慈善吉祥物等。同时,我市首批慈善空间创设工作结束,包括北仑慈善屋、海曙区慈善商店在内的25家被确立为宁波首批慈善空间。 与此同时,《宁波慈善志》编纂工作也于去年正式启动。这是一部综合性、系统性的宁波慈善通志,记述时限始自春秋吴越的文献记载,截至2020年。该志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慈善史料,是促进慈善理论研究的重要举措。 品牌效应 义工服务规范有序拓领域 2022年,市慈善总会先后印发、出台《关于开展慈善义工队伍使用WE志愿平台进行电子化注册和管理的通知》《宁波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奖励制度》,编印了义工制度手册,通过会议和培训进行指导、督促,不断推进义工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 去年总会各直属义工队伍共开展活动876场次,受益40851人次,累计服务时长44619.5小时。“如宁所愿”义工队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项目从“慈善+产业”视角研究临终关怀,从慈善服务、教育普及、专业培育角度创新服务模式,拓展了义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该项目获得了2022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宁波市第十届慈善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三届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等一系列荣誉。 2022年,宁波市星宝自闭症家庭支援中心围绕“自主生活”“家长喘息”“家庭支持”三个方面,整合资源形成“一空间、两商店、一驿站”的布局。中心累计组织各类活动315场次,参与义工1095人次,惠及星宝及家长3300多人次。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星宝中心租下了800多平方米的场地成立“晴朗空间”,设置工坊、学习区、运动区、视听室等,已吸纳7户心智障碍者家庭入驻。去年11月,中心与菜鸟物流合作开办全国首家爱心轮值菜鸟驿站,已有4户心智障碍者家庭就业,为大龄星宝就业问题探索新路径。 转型升级 行业职能全面履行聚合力 宁波市慈善总会和宁波市慈善联合会系“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22年,市慈善总会联合我市各类慈善组织在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去年底,宁波共有各类慈善组织150家(含省厅登记44家),已有91家慈善组织加入慈善联合会大家庭,占比61%。总会积极做好会员单位走访联络工作;制订慈善组织评估标准;每季度开展“慈联汇”主题沙龙;年底开展总结交流和年会等活动,凝聚慈善组织合力。 目前,总会具体履行行业联合职能的实体单位——宁波市甬尚慈善社工服务中心已孵化注册慈善组织2家,吸纳13个慈善组织和项目入驻,为它们提供场地、资金、物资等保障。去年,中心开展活动超过1800场次,接待访客100多批次,并与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继续合作举办“慈善事业参与第三次分配”专业人才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近80名学员参加培训;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合作开展宁波市青年慈善人才培养计划,周期1年半。同时,中心还邀请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行业精英、专家学者等20人加入宁波慈善专家库,配合市民政局开展《宁波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探索》研究,包括《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修订)》的立法调研报告、《宁波慈善事业发展报告》等课题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