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碳首拍的示范先行意义

    

    

    楼越明

    

    2月13日,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蓝碳拍卖公告》,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将在海洋大县象山举行,对蓝碳(西沪港渔业)一年的碳汇量约2340.1吨进行拍卖(2月14日《宁波日报》)。

    蓝碳,对于多数人而言,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它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特指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从全球范围看,发展蓝碳已成为气候治理的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

    相对于陆地森林固定的绿碳而言,蓝碳具有固碳量大、效率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森林、草原等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储存周期最长只有几十年,而蓝色碳汇可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通过开展近海养殖增加海洋碳汇,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

    宁波是典型的海洋城市,具备蓝碳发展的优良禀赋。市域内丰富的海洋资源,漫长的海岸线,蓬勃的碳汇渔业发展,为宁波发展蓝碳打下坚实的基础。象山蓝碳首拍,将开辟一条海洋生态资源转化的新路。

    宁波还是制造业大市,实现双碳目标面临不小压力。因此,有必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发挥蓝碳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作用。发展海洋碳汇,一方面,应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整合海洋蓝碳研究技术力量,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系统谋划针对蓝碳相关产业的谋篇布局;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海洋蓝碳交易技术体系,健全海洋碳汇研究平台,加强相应的法律保障。

    推动蓝碳资源开发,既有利于宁波海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更有利于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以“资源利用”促进“生态保护”,让更多的“海洋蓝碳”变“真金白银”,更高水平推动保护与发展协同共进,在“两个先行”中绘制浙江发展的新“蓝”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