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思与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德树人背景下 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单海斌 周志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这充分说明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是新发展阶段高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热爱劳动、熟练掌握劳动技能的能工巧匠。也应看到,近些年来,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尊重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此类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在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充分、机制不成熟、平台不健全等,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做深做实高校劳动教育,需从树立劳动理念、完善教学保障和创新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1、树立劳动理念,端正劳动教育态度

    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针对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重智育”“抓德育”“轻劳育”现象,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端正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教育工作者首先认识到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劳动教育的思想和精髓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投身劳动教育实践,形成融入性劳动教育路径。

    第二,用正确的劳动观武装学生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在高校劳动教育中,应让学生在劳动中涵养爱国情怀,领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

    第三,发挥传统美德和榜样宣传的教育引领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熏陶和培养,引入各行业的优秀榜样,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强化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完善教学保障,强化劳动教育实效

    在高校劳动教育中,为促使教育工作有序进行,需要为劳动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保障,以此作为支撑劳动教育实施的载体,为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要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与载体。劳动教育不仅要解决劳动习惯、生活能力、审美情趣、锻炼身体等问题,更需激发和养成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动性,通过“劳动+学习”“劳动+科研”,结合育人,使学生在社会责任、知行合一、职业精神、创新创业等方面受到浸染和养成。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内容作为培训的重点,提升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水平。同时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强调多技多能,通过“双师型”教师把劳动教育课程融合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环节中,强化劳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劳动教育外聘教师队伍,通过聘请工匠、技师、劳模和企业家等社会技能型人才担任外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懂技术、会实操、爱劳动的优势,为有效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第三,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方式。通过构建“政、校、企”融合育人平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协调企业、社会组织,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和创业实践提供必要支持,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有所成”。如参加校内劳动实训、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政府机关体验营、校外教研实习基地等,让学生走进实际工作岗位,培育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岗位胜任力。通过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和创造性劳动教育,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内在动力,培养具有劳动素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3、创新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评价的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在自身发展与成长中的意义,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需结合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完善教学评价内容与模式,使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第一,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根据劳动教育规律,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和职业规划目标,开展普遍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内容,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摒弃知识的线性储存思维,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考量能力、素养和发展三个维度,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学生通过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验证课堂理论的实用性。

    第二,优化教师考评标准。学校既要参考其他专业课程的考评标准,又要结合劳动教育课程的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考评体系,端正教师的思想态度,使其形成积极的教育观以及职业发展观,为高效率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创新学生评价方式。在高校劳动教育工作中,要将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态度转变、习惯养成和能力提高等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发现真问题、增长真才干、磨炼真意志、产生真情感;同时,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监督考核办法,利用线上和线下平台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考核学生自评和互评,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奖评优等挂钩。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