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光溢彩的宁波夜色 (沈颖俊 王鹏 摄) |
对企业来说,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那样不可缺少。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多年来宁波营商环境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均提出要“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这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月6日,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联组专题协商交流会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协商议题。黄贤宏、谭维定、方敏、金亚东、连君斌、李仲岐、胡芳园等7位委员作专题发言,分别就提升法治化水平、强化工业用地保障、优化贸易环境、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教育医疗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建言献策。 记者 何 峰 提升法治水平 保驾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首个发言的黄贤宏委员一开口就亮明观点:营商环境的关键是法治环境,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黄贤宏委员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但在应对疫情持续影响、国际贸易摩擦、经济转型发展等风险挑战方面,在满足新发展阶段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方面,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仍有短板和不足。 黄贤宏委员针对性提出三方面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针对在有关促进公平竞争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上还有短板,建议对现有涉营商环境政策法规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坚决破除在企业所有制属性、规模大小、行业新旧、本地外地等方面的歧视,坚决破除不必要的限制、变相垄断和隐性壁垒,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同规则、同待遇。” “从近三年宁波民营企业涉法涉诉情况来看,企业权益被侵害主要体现在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企业内部人员职务犯罪中。要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严惩侵害企业利益违法犯罪行为。”黄贤宏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执法司法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案件双向移送等衔接配合机制,加大追赃挽损力度,合力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构建“捕、诉、护、防”四位一体新格局,有力保护甬商甬企核心竞争力,聚力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以更大力度推进执法司法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支持检察机关深化虚假诉讼监督,为企业发展营造稳进稳健的经营环境。 受规模、人力等因素限制,我市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黄贤宏委员建议进一步优化法治服务,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水平。黄贤宏委员说,要加强相关法律规范和政策研究,聚焦涉知识产权、竞业限制、劳务用工等易发多发法律问题提供精准服务,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和政策适用指引;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指导企业健全完善法律风险事前监测、事中管控、事后整改机制,帮助涉案企业实现“司法康复”;升级完善“甬易办”、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等惠企服务平台,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增强企业的司法获得感。 优化资源保障 创造更好发展条件 土地、金融、创新等要素是企业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保障,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条件,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制造业是我市立市之本。我市过去两年经济形势相对较好,得益于制造业稳健发展。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好企业好项目因缺地无法落地或进一步发展。”谭维定委员长期从事企业服务相关工作,他建议,统筹工业用地供给,强化工业用地保障。 谭维定委员将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和盘托出”:一级市场拿不到,二级市场拿不起,低效闲置拿不了。工业用地已成为制约我市优势制造企业留得住、投得多、长得快的重要瓶颈。 “我们应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工业基础,珍惜宁波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着力破解工业用地瓶颈,留住甬企不迁离。”谭维定委员充满感情的发言,赢得大家的掌声。 面对用地“瓶颈”,他提出三条针对性建议。“首先要优化布局,强化供给。加强市域统筹,实现全市供地‘一盘棋’;制定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实施工业控制线(保护线)制度,提高工业用地供给总量;借助数字化手段,畅通供需渠道。”他说,其次,整合提升,强化有效。加快低效工业用地腾退,结合“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引导低效企业主动退出;探索建立合资入股、共同开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收储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供地率和效益。此外,聚焦重点,完善市场。优先保障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实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出台规范工业用地二级市场政策,加快建设土地二级市场线上交易平台,促进工业用地入市流通。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优化金融环境。”连君斌委员关注的是另外一个重要资源——金融。 连君斌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在我市,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通畅、外资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制约着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与市场主体的需求相比,我市的金融服务能力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升。”连君斌委员首先建议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持续用好一系列降税免息政策,优化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提高企业信用贷款比例,进一步推广首贷和无还本续贷,推动银行机构持续优化金融供给。” 连君斌委员还建议,促进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加快“甬金通”建设,“加大外资银行引进力度,适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外资银行在甬发展;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入平台,提升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 知识产权是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构建高质量知识产权产业体系,也是我市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必然要求。 李仲岐委员将关注点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 针对我市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存在的专利申请周期较长、知识产权支撑不足、产权服务机构发展不强等瓶颈制约,李仲岐委员针对性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提升保护中心服务能力。建议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增加新领域专利预审快速通道的人员编制,进一步扩充预审服务领域,可以重点围绕三大万亿产业发展,增加如新材料、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和软件信息等领域。”李仲岐委员说,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多形式、多渠道引进知识产权类人才;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适当提升银行风险容忍度,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支持。三是支持服务机构和平台做大做强。扶持我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积极引进国内、省内影响力大、整体实力强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我市。建设专业化、系统化和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 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底气和生命线。提升招商引资能力水平,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金亚东委员在发言中提出通过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提升招商引资能力水平的建议。 金亚东委员分析,从宁波来看,由于以县域经济为主,产业分布、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集中现象,产业边界模糊,且缺乏全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环节,导致无法构建完整产业链,从而无法形成整体协同效果。因此他建议,需要通过加强产业链招商来破解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问题,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补链延链强链。 如何让产业链招商成为“杀手锏”?金亚东委员认为,首先要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尤其是建立一把手链长制。“组建顶层链长工作核心领导小组,建议由市领导担任市级重点产业链链长,亲自挂帅、亲自走访。”金亚东委员说,“建立链长考评机制,将招商项目列为班子重点考核指标,制定目标企业清单,压实各方责任。组建专业化高素质人才队伍,打造产业链招商专项班子。各级链长主动带队走访产业链上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独角兽’等标志性企业,沟通项目需求,助推项目落地。” 金亚东委员建议,加强政协、统战和各党派力量,打造大招商战线。由市委统战部统筹部署,建立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招商引资专项小组,作为四套班子的重要补充。同时,深挖企业家、乡贤、各地商会和校友会资源,共同参与招商引资。 金亚东委员结合对未来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判断,建议宁波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和四大核心材料、储能系统、电动汽车配套产业这四条产业链作为宁波下一阶段的招商重点。 “贸易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建设方向。”方敏委员是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探路者,他认为,目前中小微外贸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市场开拓信心不足、预期偏弱。当前,宁波正在高水平推进“国际开放枢纽之都”建设,要进一步夯实外向型基础,优化贸易环境,稳订单、拓市场、优服务,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方敏委员提出抓订单、加大信保支持力度、优结构和开拓国内消费大市场等四条建议。 “要助力企业出海,积极抢抓订单。增加包机出访班次、对出海企业参加海外展会予以补贴支持,给予企业出境事务办理协调等帮扶。积极推进线下展会举办,助推内外贸展会交易市场的构建。”方敏委员说,同时,要加大信保支持力度,助力企业敢接订单。强化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和推广,提升企业参保率。提高保费补贴兑现标准,减轻企业保费预支压力。此外,要顺应降碳趋势,优化商品结构。引导外贸企业优化货源渠道、转变经营方式、重构生产过程、注重低碳生产。他最后建议,开拓国内消费大市场,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细化政策扶持,对出口转内销企业进行适当激励和补贴;支持本土品牌培育及营销宣传,如利用消费券、拼团等新兴手段活跃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 提升“软实力” 构筑发展“硬支撑” 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中,教育、医疗、文化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考核的重点和关键。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质量水平,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宁波,都挺好。但与同级城市相比,与引进企业和人才的诉求相比,我们的教育、医疗、文化仍有一些需要优化提升的地方。”胡芳园委员建议,提升教育医疗文化“软实力”,构筑一流营商环境“硬支撑”。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提升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保障。胡芳园委员建议,持续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育资源保障,积极回应社会“学有优教”的迫切需求,探索实施义务段学校全面提升工程和“名校”培育计划,为引才留才提供教育保障。加强国际化学校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国际化服务能力,构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此外,提升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政策落地成效,创造良好的教育服务环境。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胡芳园委员认为,与上海、杭州、广州、青岛、南京等城市相比,无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医学专家的数量和质量,均存在着较大差距。胡芳园委员建议,加大医疗人财物的全方位投入,大力引进国内外专科领军人物和团队,引进相配套的一流的仪器设备,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在宁波形成若干个国内有名、省内领先的特色专科,成为宁波医疗的一张名片。 “年轻人喜欢看画展、欣赏音乐会、看舞台剧、看文化非遗、去露营。目前,宁波适合年轻人消费的场所少,而且吸引力不强,导致很多年轻人来了又走了。”胡芳园委员遗憾地说。 如何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胡芳园委员建议,布局建设一批适合年轻人的消费文化场所,以文化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增加特色商业的布局,建设主题文化街区,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宁波文化、宁波精神;多举办有主题、有策划、高品质的展会、市集。展会和市集具有灵活性、多元性,符合年轻人丰富生活、增强社交、传承文化的需求;有序开放公园、街区外摆,提升城市‘烟火气’。” “我想,一个一流的营商环境大概是这样的,有年轻的人才不断涌现,企业的业务有人才创新;有一个为下一代成长提供优质教育的环境,每一个家庭都能安心;有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让年轻人留在宁波;有一个能保障人们健康生活的医疗体系。这是我们这些企业家最理想的营商环境了。”胡芳园委员的结束语赢得热烈的掌声。 “好的营商环境,对城市来说就是金字招牌。会议前,市政协坚持问计于企、问计于民,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精心筹备,为会议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永远走在路上。会后,市政协将做好协商交流‘后半篇文章’,汇总上报协商建议,跟踪反馈促进转化,做好建议落实情况跟踪反馈工作,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落地,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政协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