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一座诗意的“越窑”

——读袁志坚诗集《瓷爱》

    

    

    

    

    

    

    朱田文            

    

    这是一本装帧简洁朴素的诗集,封面是淡淡的冰裂纹图案,没有序言和后记。整部诗集由99首诗组成,主要意象是上林湖越窑瓷器。

    慈溪上林湖一带,为东汉至宋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航点之一。“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千年之前唐代诗人陆龟蒙对越窑秘色瓷的赞美。

    千年之后,诗人袁志坚用一部诗集,对上林湖瓷器表达了热烈真挚的爱,展示了瓷器古典优雅的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人生观、宇宙观、艺术趣味和审美倾向,让阅读者如抚摸光洁温润的瓷瓶,如品饮瓷杯中的美酒,如聆听“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瓯乐。

    一次次地探访,让诗人爱上了上林湖,在“我的心底有一大片湖水/我努力让它平静下来/釉下彩在经过高温以后/变得纯净、含蓄//我努力清除泥坯之身的杂质/把一大片空白/留给峰峦的微风、初夏的新晴”(《上林湖之梦》)。无数次静观、对视、抚摸器物,有意识地大量阅读关于瓷的文献,让诗人对瓷的爱如南方糯米酒一般绵长:“我喜爱这些茶盏和酒盏/喜爱这些碗碟/喜爱执壶和盖罐/没有过多的花哨/发出向阳的光芒/用它们享受人间烟火之趣/用它们提升饮食男女/不草率,不贪婪/庸常的生活有了仪式感/悲喜的年华有了历史感”(《人间烟火》)。

    诗人说“深爱何必占有”。他的爱像窑火在熊熊燃烧,在不断地升华、超越、涅槃。“爱就在身边、在眼前/不要到远方去寻找爱”(《近距离》)“我把瓷器看作生命/它和人一样/来于土,归于土/它和人一样/因灵性而通神”(《适应性》)“流水不是有情物/晚岁难存铁石心”(《上林湖越窑遗址》)“一轮落日后,又是一轮落日/时间从不停留的痛苦是最无情的痛苦”(《仰望》)“生活的真相有些残忍/我隐藏着疼痛,但是不说谎/即使善意的谎言也会成为最初的裂痕”(《诚实》)……这些诗句像洁净而尖利的瓷片,直抵人心的深处。这些诗貌似在写瓷器,其实是借物抒情,是诗人对爱情、人生、时间、生命等思考的结晶。

    写出一首、一组好诗,相对容易些,而要写出同一题材的一部诗集,是对诗人才情和耐力的考验。出生于长江畔的袁志坚青年时期就有诗名,后来因工作需要来到东海之滨,在忙碌的编辑工作和管理事务中,他仍诗心不忘,诗情不泯。2019年春天,面对微波荡漾的上林湖,面对一件件天青色的越窑青瓷,人到中年的他诗兴勃发,并发愿以此为题材完成一部大型组诗的创作,回报江南的春花秋月、宁波的奔腾大爱。当年3月起,袁志坚专心创作,诗如潮涌,至12月,99首诗新鲜出炉。如99件精心烧制的瓷器,光洁,通透,“美好如璧,神秘如天,丰沛如地”。

    诗集《瓷爱》以春夏秋冬为时序,诗人从季节的更迭中获得生命的感受,从一道道瓷器的烧制工艺、从一片片堆积在湖滩的瓷片、从一件件摆放在博物馆的青瓷精品中,获得灵感,展开审美观照。《碎瓷》《取土》《拉坯》《开窑》《修刻》《窑变》《窑火》《越窑盏 明前茶》《端午越人歌》《大暑》《火》……从这些诗名,就可以猜想到诗的大致内容。

    通读全部作品,总体感觉诗人的情感真挚浪漫如初恋的青年男女,语言纯粹如一件件秘色青瓷器物,“乐音刻在青瓷的骨肉里/又从青瓷的骨肉里飞出来”,想象丰富,如泣如诉。

    此诗集以一种古器物、一个地域为创作对象,融入生命体验和思想情感,并蕴涵传统历史文化和本土元素,将瓷、爱、诗融为一体,热烈真挚的爱与古典优雅的美,相得益彰,新浪漫主义与现代意识交相辉映,这部作品无疑是独特和充满创造力的。

    毋庸讳言,99首诗也如烧瓷一般有个“成品率”问题,个别诗作可能是时间匆忙,打磨不足,留下些许缺憾。期待诗人烧制出更多精美如青瓷的好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