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笑声泪影中体验生命的真谛

——《救命啊》读后

    

    

    

    

    

    

    痕 墨           

    

    这是一本比较特立独行的书。首先,从书名看,“救命啊”三字很是惊悚。其次,书作者并非专业作家,而是一名成天开着救护车、到处执行救援任务的急救员。再次,书中内容关乎生命,超乎寻常:反正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各种千奇百怪的急救情况尽皆呈现其中。这个社会上有什么样奇葩的人,就会有什么样匪夷所思的急救状况。对作者杰克·琼斯来说,一声“救命啊!”喊得人肝颤胆裂,那是最紧急的召唤,必须于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

    可接下来琼斯看到的场景往往出乎他的意料。一部分患者认为自己是纳税人,有权对急救人员呼来喝去,胡搅蛮缠,甚至故意刁难,恶意咒骂;一部分被急救者仿佛天生表演型人格,各种不讲道理和小题大做,从而浪费宝贵的急救资源;还有的人明明自己打了急救电话,可当人家真的装备齐全前来帮助了,竟然瞬间变脸:“我不需要你们,我自己能行!”总之,确实需要急救的病人死活不肯去医院,无甚大碍的病人却搞得像是生命垂危非要进急诊室,这些情况总会让琼斯焦头烂额。甚至还有人打来电话,希望急救员能“救救急”,帮他搬家……琼斯瞠目结舌。书中写到一个酗酒男人,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了几刀。琼斯认为:此人在伤口稍加包扎后,最需要的应该是心理治疗。还有一位感冒患者,告诉她得吃两颗扑热息痛,她却担心药物过量,自己会不久于人世。还有的病患,命悬一线,急需送医,但他不仅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扬言道:“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当然,大多数救援对象是真的陷入了某种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当中,不过,其间也会隐藏另类性质的“意外”。有一次,琼斯和他的同伴来到了一间只有6平方米大小的斗室中,室内有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和一个手足无措的男人,以及一条汪汪叫个不停的小狗。像琼斯这样的男性,纵然熟谙各种急救方法,可毕竟不是妇产科医生。然而面对此情此景,他能说“这不是我的专业范围,你们另请高明”的话吗?显然不行。还有一次,某户人家走丢了一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最后琼斯等急救员花了两天时间才把老人找了回来。对此事,琼斯有所反思:他担心自己因职业关系,见惯世间痛苦后,不免慢慢滋生出对被救援者的漠然态度,这是相当可怕的。

    急救员是人,是有悲悯心、救助心、责任心的好人,但他们不是圣人、神人,他们也有脾气,有个性,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施救过程中,也会和被救助人员产生矛盾与摩擦。但在《救命啊》中,我看到了这一群体以职业素养为先的救死扶伤精神。其实本书作者杰克·琼斯本是个公司白领,可他感到自己终日游走在写字楼中,不仅乏味枯燥,且意义寥寥。于是很快改弦更张,选择成为一名“神圣”的急救员。他认为工作绝不是一项纯粹拿付出和收入进行对等交换的经济活动,何况自己在依靠急救员这份职业糊口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将最为珍贵的生命从死神手中争夺过来的极致快乐和无限自豪——笔者从琼斯那充满黑色幽默的文字中,读出了他的无怨无悔。

    最后不得不承认,现实有它残酷的一面。很多时候,即便你竭尽了全力,等来的可能仍是惨淡结局,最常见的就是送医途中,病人没了心跳……所以琼斯感慨:急救员得学会对死亡保持敬畏和超然的态度,只有学会从痛苦中抽离出个人情感,才能将全部精力放到下一个救援对象上。

    在这个世界上,尊重生命的表现有很多种,《救命啊》一书让我有了更真切的体悟和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