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镜子或人的影子

——方刚《动物哲学》读后有感

    

    

    

    

    

    

    颜文祥            

    

    说是哲学,其实是一本随笔集,因此读起来并不艰涩,更不用说是枯燥了。《动物哲学》是一本有趣有味又有思想内涵的书,在书中,不仅有关于动物方面的许多知识,更多的还是从动物的习性中感悟出的人类生存心得。作者的文笔是轻松的,甚至带有几分幽默,在这份轻松幽默的背后,却有一份沉重,这份沉重带给我们思考。

    本书最早出版于1996年,至今已是第五次修订再版了。第一版的时候,书名中还有一个副题,叫“人类的魔鬼哲学”。魔鬼是可怕的,哲学是深奥的,两者的结合,好像给读者阅读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其实,反差是最好的广告,反而让读者萌发了好奇。当然,我读这本书并不是因为好奇,而是因为我对作者文章的喜爱。这本书的许多文章,我曾在报刊上读过,当时的感觉是:文章思路开阔,言之成理成趣,有个性,也有意思,能给人启发。因此,当我在家门口的小书店里看到它的时候,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读完了。读的时候,我是如此轻松愉快,有时还会忍不住窃笑几声。但读完之后,细细回味,还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我写人有难处的时候,我便去写动物了。”作者方刚在自序中这样写道。这看上去是那样的无奈,但读完全书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这本书确实像一本哲学书,不仅仅关于动物,更关于人。

    俗语说:“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但方刚最欣赏螳螂,说螳螂具有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有人赞美蜜蜂“采得百花酿成蜜”,但方刚说蜜蜂一生劳碌,只低头干活,应该有更高远的品位追求,否则只能“苦了自己,甜了别人”。方刚还把麻雀视为“不自由毋宁死”的动物,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因为谁也无法把麻雀驯化为家鸟。这篇《麻雀》还入选了上海版八年级的语文教材。同时,方刚还把骆驼描写为“面壁修行的达摩”,一生负重,在孤寂与清静的心境中思考着人类生命终极的意义。的确,骆驼在沙漠中独步的沉稳姿态,与人类思想者在书房里踱步思考人生的样子十分相仿。

    方刚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在动物界里为各色各样的人的所作所为找到了对应的坐标。在本书的最后,方刚以“非典型性人科动物——方刚”为题,毫不留情地剖析了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方刚有人的共性,更有自己的个性。他这样描述自己:“方刚属于群居动物,与他的同类成千累万地生活在一处,他们相互协作又相互打击,不仅明争,而且暗斗,小到个体间的尔虞我诈,大到群体间的争战。杀害同类最多的人科动物,被誉为军事家,授以勋章,载入史册,作为智慧和勇敢的象征,引导着后代。”在这里,方刚大胆地表明了自己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立场。另一方面,他无情地调侃自己,认为自己是脱离动物界和植物界、凌驾于整个大自然之上的一种特殊生物,拥有绝对的特权。他说:“方刚是人,但人不一定是方刚。”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因为方刚自认为是一种善思考、能表达、会劳动的动物,包括撰写这本书。

    其实,方刚永远不可能了解任何一种哪怕是最低等的动物的全部奥秘。在方刚谦虚的文字中,我们也看到了他的真诚和深刻,他这样写道:“我不认为此书有什么惊世骇俗之处,许多观念也是几千年来人类中伟大的先哲们一次次揭示过的。”但方刚无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写下了这本很有分量和意义的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面镜子,把人类灵魂中永远无法告别的龌龊和行为上的误区,照一照,看一看人作为人的可爱、可悲、可笑之处,时时警醒自己,守住良知。方刚说:“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不妨从阅读《动物哲学》开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