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凯 据昨天《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宁波市四明户外救援队队员车辆上增加了一张新的标识“车内有急救药箱和AED,紧急时可破窗使用”。 所谓AED是一种智能的、便携的,可供非专业医务人员普通人使用的III类医疗器械,用于抢救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的心脏骤停。它对人体的特定区域放电,使心脏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从某种程度上说,AED和灭火器一样,守住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我市四明户外救援车辆上配有AED,在紧急情况下瞬间变成了“移动急救站”,对提升应急救援保障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觉得死神离我们很遥远,其实“猝死就在身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这些意外87%发生在医院外。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设备,具有其他急救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只要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AED这个“救命神器”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10万人配备317台、日本每10万人配备235台、澳大利亚每10万人配备44.5台、英国每10万人配备25.6台……而中国每10万人配备不足1台。 “移动急救站”不仅解决了AED数量上配置不足的问题,还相应提高了其配置的覆盖面,无疑这样的“移动急救站”多多益善。如果有条件的出租车、私家车也能配上AED,且通过相关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让车主“会用AED”,就更好了。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