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屋超市(宁波阪急店)的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张璐 摄) |
记者 张璐 方琴 日前,宁波日报报网端刊发“秒杀来的超市奶粉疑似为临保商品”的相关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关于临保期内的奶粉是否需要下架的问题,部门也给出了回应。 报道刊发后,相关话题引发了派粉和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安全是父母选择奶粉的首要考量指标。随着保质期的临近,奶粉营养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作为秒杀活动方,要明确告知,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否则,就有忽悠嫌疑。 2月16日,鄞州区市场监管局在民生e点通相关帖文中跟帖回复表示,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奶粉,临近保质期为45天。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销售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那么相关超市做得如何? 2月19日,记者再次前往沃尔玛鄞州万达店。在超市二楼,记者看到设有专门的“临近保质期商品”区域,不同商品保质期剩一个月到一年不等。其中还剩一个月过期的商品外包装贴上了“临保商品”的红色贴纸,价格也比原价便宜了不少。 在该区域记者也找到了几罐奶粉的身影,不过,它们离保质期还有一年,远未到临保时间,只是外罐有一些凹陷,影响美观。 之后,记者前往盒马鲜生会员店(万象汇店)、华润万家(江南路店)和泉屋超市(宁波阪急店)。上述超市均设有临保折扣区,并有相关折扣和温馨提示。 那么公众对临保产品如何看?是否会购买? 在盒马鲜生会员店(万象汇店),张女士正在挑选临保柜台的食品。她告诉记者,即使在临保柜台,她也会看食品的保质期。“我今天买了这里的饼干,保质期还有一个月,我明天就会把它吃完了,便宜很多,为啥不买?” 记者还在街头随机进行了采访。小美是一个宝妈,她说自己在生孩子前从来不会去关注食品的保质期。“但有了宝宝后不一样了,特别是买宝宝吃的食品时,我会反复确认。”她说。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请大家通过以下方式参加:1、拨打热线81850000;2、打开甬派App,在“e点通”栏目留言;3、微信搜索“nb81850”,关注后直接留言;4、打开中国宁波网,登录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