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2月2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拥有两个天堂的人

——读《网眼里的目光》

    

    

    

    

    

    

    陈祖芬            

    

    《一个男人与十二个女人的故事》。我看到这个书名一惊。当然,现今比这个书名更离奇、更有视觉冲击力、更有感官冲击力的,有的是。这算什么,自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问世以来,书名用男人、女人来纠缠的,几近俗套了。

    但这次我还是一惊,因为,这个书名是在杨新元的书里翻到的。杨新元,叫人想起江南汤圆。脸是一个圆,温润、儒雅,亲和的声音,永恒的微笑,不过不是蒙娜丽莎般的,是中式的。加上时不时洒落的浙江口音,好像撒上桂花的实心汤圆,叫人一见他就感觉着什么是正宗,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和谐社会。

    从“和谐社会”里蹦出一个男人与十二个女人的故事,就叫我大跌眼镜了。再看前后的文字,才知道他又在“管闲事”:“如果放在现在那些善于炒作的人手里,《红楼梦》可能就变成了《一个男人与十二个女人的故事》,《西游记》被改成了《人妖孽缘》,而《水浒》《三国演义》也一定会被改成有情色的书名。”

    他借用恩格斯语:“书名愈简单朴素愈好。”

    汤圆就是简单朴素的。

    杨新元其人,好像和谐社会。杨新元其文,好像北京一种萝卜,叫作:心里美。

    他读到一篇《留住纯真》的散文,不觉慨而叹之写了一篇《圆滑》。他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几句,是对从年轻气盛到圆滑成熟的形象诠释。年轻人“在岁月的溪流中,他们一个个像鹅卵石一样,磨去了棱角,变得圆滑起来。”“圆滑这种秉性,乍听起来似乎有点贬义,是滑头、投机、市侩的代名词。然而,如臭豆腐干,闻闻臭,吃起来香喷喷。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圆滑的人,往往不吃亏,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惬意玩着不管闲事模棱两可不担肩胛的把戏。”“圆滑在生活中有明显的‘适生价值’。”

    杨新元的文字,偏偏四处管闲事。他看到媒体宣传男保姆市场的“魅力”,而且“应聘者大多具有本科学历,其中不乏硕士生”。他想,培养一个大学生,国家的投入、父母的投入得多少啊?他不是说男士不可以当保姆,当然可以,但是,他想问一问宣传魅力男保姆的作者:“如果你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去当男保姆,你会如此津津乐道吗?”

    他在另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假》的散文里,更是疾呼“但愿那形形色色的假,能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远去,一个充满了真诚、真实、真情的环境,降临到我们的生命中,这是我的祈盼,也是所有普通百姓的祈盼。”

    杨新元,一如汤圆般实在而简单,尽管他著书已几百万字,但他只一颗平常心。“其实,我们每一个父母,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就会对孩子宽容一点。我们没有成龙成凤,不也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吗?孩子面临人生的重要时刻,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还是放低一点,也许,这才是一种明智之举。”“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的母亲曾说过:如果把子女在任何领域的成就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那是在危险的道路上践踏子女的前途。父母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和性格!这实在是说出了培养孩子的真谛。”

    杨新元的儿子叫杨罡。杨罡有文披露父母要他多“童”几年,偏偏杨罡在多“童”的和谐环境中,神思飞扬,文字激扬。父子俩合作出了散文集《网眼里的目光》。

    我正是从这本书里,读懂了杨新元。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能尽快地学会谋生的技能固然重要,但利用自己谋生的技能好好地生活,我认为更重要。”

    “就着橘黄色的灯光,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至夜深人静,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罗曼·罗兰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于是他写文《为什么会不快乐》。他引用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两句话:“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杨新元写:天堂与地狱,就在你心中。

    杨新元有两个天堂:一个是他生活的城市杭州,一个是他心中的天堂。

    于是,他在未必年轻的年龄,依然充满激情:“我愿在生活激流的冲击下,不断在人生的道路上冲刷出崭新的意料不到的河道。”

    我想起马雅可夫斯基的著名诗句:我们说革命,我们指的就是列宁。我套用一下:我们说和谐社会,我们说的就是杨新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