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合发展”的本质是“共建共享共赢”

    

    

    陆 仁 

    

    近年来,关于融合发展的话题经常见诸报端,进入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传统的思维模式、工作理念。

    比如,交邮融合。过去有些地处偏远的乡村,因为交通不便,收寄快递邮件费时费力。如今,不少地方利用公共交通“村村通”的便利条件,以“交邮融合”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促进了交通物流与电商的协同发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实现了多赢的效果。

    比如,文旅融合。在传统的印象中,过去一些地方的文化与旅游像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各吹各的号,各念各的经”,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和挖掘,融入了旅游项目的包装与开发。文旅融合,为旅游产品开发注入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内涵。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推广,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则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支撑。

    比如,城乡融合。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一大短板。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城乡融合发展,不仅为城市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带来乡村面貌的蝶变。就像现在宁波的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比如,报网融合。信息化时代,受众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由此催生了报网融合的新需求。新的运营模式之下,全媒体新闻资讯“中央厨房”等也应运而生,传统媒体找到了突围路径,焕发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传播力。

    比如,“三生”融合。按照过去的管理体制,生产、生活、生态往往是“各自为生”,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城市空间布局上经常打架。现在,各地越来越重视“三生”的统筹规划,粗放式发展留下的“后遗症”,也在不断被扭转和根治。“三生”融合,“融”出的是科学、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融合发展,本质是“共建共享共赢”,核心是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和观念壁垒,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配置资源。用一种形象的说法,很多事情在过去“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在融合的理念下,变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多种不同事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包容,达到“水乳交融、合而为一”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

    融合发展,是时代的趋势。党的二十大围绕“融合”一词,作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产学研的融合,产城人的融合,创新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融合,工业与旅游的融合,军民融合,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破题和深化。未来,在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社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效益将不断释放。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多的“融合”助力。一方面,我们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主动融合。敢于打破“门户之见”,敢于拆除那些阻碍融合的藩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领域的事物。另一方面,要以更加科学的规划推动融合。融合不是简单的“A+B”“B+C”,也不是一厢情愿的“拉郎配”,这其中,涉及体制的重塑、制度的重构、流程的再造、法规的完善、利益的重新分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变“摸着石头过河”为“开着大船过海”。

    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这是一条必由之路。相信只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一定能开辟融合发展的新境界、新局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