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扶残助残 推动共同富裕

——五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市康复医院为患者提供远程康复服务。
宁波市盲人信息无障碍培训班举办。
2023年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举行。

残疾人携创业项目集中展示展销。

    

    

    

    

    

    

    撰文/吴向正

    本版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具体要求。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市残联及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全市残疾人事业走在全省前列。”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的五年,市残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疫情等困难和考验,踔厉奋发、争先创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顺利实现,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市残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综合衡量指标“残疾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提升。

    

    扶残助残惠残,托起民生底线

    

    

    “原来我家平顶屋楼梯口漏水严重,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经过这次改造,我再也不怕下雨天了,而且墙面也粉刷过了,家里亮堂堂的,心里舒服多了。”说起“净居亮居”公益项目,象山县丹东街道残疾人张大爷内心充满感激。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市慈善总会联手,从2019年开始创新实施“净居亮居”公益项目,有力改善了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居住环境,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共投入公益资金和财政资金600余万元,为7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了“一居一案”的优化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居住环境“黑乎乎、脏乎乎”以及家居无障碍问题,残疾人住房安全和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观。目前,“净居亮居”公益项目已在全省推广,并写入中国残联《关于支持浙江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

    我市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惠残工作,在化解急事难事愁事中持续托起民生底线。完善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2019年起,对由机构托养照料服务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在原标准上浮50%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增加2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自2021年8月1日起实行“同城同标”,全市统一为每人每月302元,并随低保标准调整自然增长。五年来,向5.43万名困难残疾人和9.14万名重度残疾人累计发放“两项补贴”23.2亿元。

    将符合条件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符合条件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和成年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以单人户纳入低保,并实施低保低边渐退期政策。落实参保补贴政策,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和99.59%,基本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并全面推行残疾人意外伤害和托养服务机构综合保险。

    高标准建成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81家,其中高星级占比84.53%(五星级15家、四星级74家、三星级64家),庇护照料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3461人,“残疾人之家”数量、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象山的工疗型残疾人之家“五位一体”模式,为工疗机构发展提供实践样板,奉化区“残疾人之家”建设做法被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探索建立全省首家“民办公助”且融入康复服务功能的开放式精神残疾人全托机构,积极推动各地的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区(县、市)全覆盖目标。

    高度关注孤独症群体,连续6年开展孤独症关注日“点亮蓝灯”活动,成立市县两级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打造脊髓损伤者康复“喘息服务”品牌,获得《人民日报》等央媒点赞。

    无障碍环境持续完善,高标准创建2个国家级无障碍区镇和71个省级无障碍社区,镇海区被命名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

    

    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平等共享

    

    

    每年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常态走访慰问就业困难残疾人家庭,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岗位推荐、创业产品展示展销平台。2023年2月4日,在南塘老街,来自各区(县、市)的60多名残疾人携带30余个创业项目早早来到这里设摊,进行展示展销。这些创业项目涵盖文创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省市级非遗产品及电商零售等。

    海曙区听障人士李女士在其布艺摊位前,通过读唇语与记者交流。她出生于1970年,小时候因发烧打针导致听力二级残疾。几年前,她在残联的帮助下,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始制作眼罩、口罩、布艺等手工艺品,并拿到公益集市和“灿益工坊·印象宁波”残疾人文创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售卖。由于产品设计新颖、惹人喜爱,她的手工艺品逐渐打开了销路,收入增加不少。

    现场,市残联为3家残疾人就业合作机构授牌,并举行公益助残年框选品签约仪式和聘请残疾人就业创业导师仪式,发布新年首批残疾人就业岗位、残疾人培训项目等信息。

    五年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努力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残障人士平等就业,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持续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出台了《宁波市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等支持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充分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并建立起了就业援助月和专场招聘会等常态化的就业服务机制,积极探索电商和文创等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新路子,打造了“涌爱公益”“印象宁波”等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

    2021年,省政府残工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工作,宁波市被列为全省唯一的“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先行市”。市残联着力通过构建政策体系、打造服务平台、强化服务保障,有效实施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行动,全力打造“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先行市”,创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配送机制,有力促进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社区就业。

    我市率先在全省探索解决党政机关带头招录残疾人公务员难题,累计招录14名残疾人。五年来,全市新增残疾人就业9840名,职业技能培训13849名,劳动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达62.7%。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勇夺2金2铜,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打造残疾人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共有150余人,其中国家级技术能手2人,省级技术能手11人,省级工匠2人。

    

    精准康复服务,真诚关心关爱

    

    

    “妻子在医生‘手把手’指导下,坚持居家康复训练,最近手臂比以前灵活多了!”2023年2月22日上午,鄞州区明楼街道明南社区居民老张通过视频连线,向市康复医院医务人员表示感谢,“宁波市康复医院开设的‘线上病房’让康复服务延伸到家,为残疾人朋友做了一件大好事”。

    当天一大早,市康复医院骨关节康复科医生田地和治疗师叶彩影等医务人员打开了“线上病房”视频系统,为老张的妻子沙女士提供线上查房和诊疗服务。

    沙女士因中风导致偏瘫,曾经住院康复训练,但回家时间久了,身体功能障碍加剧,无法正常行走。去年,沙女士纳入“线上病房”服务对象后,市康复医院医生和治疗师为她远程提供诊疗和康复训练服务。

    2020年,在市残联大力支持下,市康复医院在疫情期间“停诊不停服务”,创设“线上病房”居家康复服务。通过近些年努力,“线上病房”逐渐形成“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方案定制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手段云端化”等特点。目前,宁波市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病房”居家康复服务,被列入全国残疾预防科技与制度创新项目,已为86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服务对象的身体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五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累计受益残疾人13.53万人次。建立并完善残疾儿童和少年康复服务补贴制度,试点开展0至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工作,残疾少年儿童康复服务累计惠及7662人次,实现“应助尽助”。精准实施康复辅助器具“实物配发+货币补贴+租赁”服务。基本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均达100%。着力开展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康复赋能行动。全市172家医疗卫生机构开通基本抗精神类配药“一站式”即时结报系统,1.84万名精神残疾人得到免费服药保障。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辅助器具服务一体化发展,运用“互联网”服务平台,3.09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具适配服务。市康复医院扩建工程新大楼和华东区单体规模最大儿童康复中心投入使用,核定床位从120张增至376张,通过国际康复质量CARF三年期最高等级认证,康复医院排名位居全国第十五、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成功打造康复领域的“金名片”。

    

    各界齐心助残,营造良好氛围

    

    

    在鄞州区首南街道陈婆渡一带,有一个“陈婆善渡”的美丽传说,讲述陈氏女在九曲江边义务摆渡的故事。

    “昔有‘陈婆善渡’,今有慈善助残”,2023年2月23日,首南街道鄞州区首家助残“共富工坊”即“柠檬树·共富工坊”正式成立。

    “柠檬树·共富工坊”设在鄞州区“首善有爱”助残服务综合体内,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技能、开展来料加工、增加收入、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为30名残疾人提供6个岗位的技能培训,帮助12名以上残疾人获得增收。

    “柠檬树·共富工坊”的设立是我市助残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人士等积极发挥作用、齐心助残扶残的一个缩影。如慈溪“千户万灯”助残公益项目被中国残联、团中央评为“阳光助残示范项目”,发起者钱海军被中宣部评为“时代楷模”。北仑探索开展“众助·春风里”场景应用。

    五年来,全市各界一如既往,在推动残疾人事业方面同心同向,更好汇聚不竭动力。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全市发展大局,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全市先后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36.77亿元。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有效提升规划层级权威和制度刚性。市县两级政府每年召开残疾人工作会议并签订重点任务责任书。市政府专题研究通过《关于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更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意见》,残保金政策调节促进残疾人就业杠杆作用更加明显,2022年残疾人就业安置实现逆势增长,较往年同期安置残疾人数增长17%。

    市政府残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等重要政策文件,《“五个有我”社区助残暖心行动》纳入全市现代社区建设“十二大行动”,积极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职能调整等关系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市政府残工委相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在制定和出台各项新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时,认真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广大残疾人的利益,《宁波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专业人才入职奖补办法》等多项政策填补空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健全新发疑似残疾儿童信息监测工作机制,共同承办首届浙江技能大赛,为残疾人的就业、教育、康复、维权和文体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广泛持续开展残疾预防和扶残助残教育宣传工作,扶残助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融入社会

    

    

    自强不息残疾人的奋斗故事,给大家带来感动,也带来激励。

    盲人楼陈泉是我市第一个在国际大赛中摘得金牌的盲人运动员,也是我市第一个考取全国计算机高级工程师资格的盲人。他从小经受磨难,但在逆境中奋起,披荆斩棘,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他自学成才,在IT行业艰辛探索,为软件开发提供无障碍技术支持,为盲人朋友沟通交流带来便利。

    “对自己有信心,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坐标,把时间尽可能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茹浩磊的眼神中透出一股坚毅,他用坚定的话语,更用自己奋斗的经历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茹浩磊小时候因医疗事故导致失聪,但他依然奋发进取、克服困难,并在亲人的支持下,不懈求学、努力工作,终于成为宁波“头部”科研单位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屡获佳绩。

    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残疾人代表和先进组织机构。陈效平、邹黎明和江北区“恰如家”养老助残爱心服务中心获评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余志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姚攒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余姚“王益楠助残圆梦工作室”掀起公益助残热潮,谢向杰、许奶迪等一批典型相继荣获各类荣誉,展示了残疾人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残疾人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加充分友好。

    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东京残奥会上摘得1金1银2铜,助力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奥运冠军之城”。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摘得45金20银22铜,超1项世界纪录,破5项全国纪录,创残运历史最佳战绩,金牌数位居计划单列市之首。启动《宁波残奥争光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制定《宁波市残疾人奥林匹克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海曙区五谷画坊创意助残中心、宁海县桃源“残疾人之家”入选杭州亚残运会残疾人事业展示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