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刻把握 共同富裕的伦理意蕴

    

    

    

    宋艺 裴士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伦理视角来看,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二者有机统一,深化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内涵,彰显了公平正义的伦理底色,是集体主义伦理精神的时代发展,契合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与紧迫需要。

    以共同富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集体主义的伦理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和政府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党和政府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的同时,还需思考如何科学界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资本主义所谓“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看似提供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但它绝不是我们所希冀的美好生活样态。这一种受现代工业化生产及生活方式鼓吹的生活需要,只是个体盲目、被动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根本上是受资本逻辑刺激与驱动、而非独立自主的个体所产生的真正需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重在强调其不是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不自由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充分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所指出的:“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类不仅追求物质条件、经济指标,还要追求‘幸福指数’;不仅追求自然生态的和谐,还要追求‘精神生态’的和谐;不仅追求效率和公平,还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精神生活的充实,追求生命的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的伦理底色

    共同富裕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不仅强调“富裕”,更重视“共同”,彰显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伦理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立足新时代新阶段,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其所蕴含的公平正义底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更不是均贫富和劫富济贫,而是在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所谓“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此,对于“均”的理解应为“均衡”而非“平均”,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无法充分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反而有可能打击先进、鼓励后进,造成普遍的贫穷,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平均主义的非理性。当然,个体间、地方性的富裕程度虽然允许存在差别,但这种差别绝不会构成人与人的不平等以及社会整体上的不公正。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罗尔斯在陈述其正义第二原则时指出,允许社会和经济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机会平等,二是有益于社会中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必然保证最少受惠者的利益,脱贫攻坚举措就是例证。其次,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阶梯式递进、渐进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共同富裕需要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传承弘扬勤劳致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来实现。最后,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全面发展的人不仅需要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还需要协调处理自身与他人、社会、自然乃至自我等全方位的各种关系问题。因而,共同富裕必将包含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制度正义、分配公平等丰富内容。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总之,全面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需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人的素质修养,弘扬新时代集体主义伦理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伦理本质及其内在联结,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弘扬新时代集体主义伦理精神。【本文系2022年度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22N2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