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宁波海丝文化遗产研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3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扣“活”“动”“火”关键字 做好宁波海丝文化大文章

    

    

    

    刘恒武       

    

    对于城市而言,文化遗产是一种时空质感饱满的文化资源,蕴藏着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的原力。在宁波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海丝文化遗产兼具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现实活力,早在8000多年前,古宁波湾先民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宁波海洋文明的基因由此肇始。到了汉代,位于余姚江畔的古句章已是早期海上丝路的重要节点。唐宋以降,连三江口、甬江口、舟山诸岛为一体的宁波,构建起欧亚大陆东缘最繁荣的港航系统,城纪千年,丝路万里,生生不息。相比浙东学术文化、商帮文化等等,宁波海丝文化既具有广域分布的物态载体,还拥有多维延伸的概念关联,在展示与体验空间的建构、文创与文旅产品的设计、庆事与传媒议题的策划等诸多方面,海丝文化遗产具有宁波其他文化遗产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迄今为止,宁波海丝文化尚未在宁波公共文化体系和城市形象系统(包括景观、音像、文本、符号等)中得到充分呈现。如何传承利用宁波海丝文化遗产,高光展现其物质元素与精神内核的魅力,使宁波海丝文化随时可见可闻、随处可感可知?解决这一问题,应紧扣“活”“动”“火”三个关键字,做好宁波海丝文化大文章。

    首先,多维度创构海丝文化遗产的衍生空间,让宁波海丝文化“活”起来

    毋庸置疑,若着眼于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应将目光主要聚焦于遗产物质实体和物化载体本身,然而,如果关注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那么就应接纳海丝遗产存续形态的多样衍化,同时鼓励人们在海丝遗产呈现形式上的丰富演绎。

    应当指出,利用博物馆、遗址公园等空间进行的实物展示,借助印刷文本、视听器材等媒介开展的内容解说,诸如此类的文博日常作为,基本上止于遗产价值阐释的层面。文化传承需要在新的维度上开拓创优,在准确理解宁波海丝遗产内涵的前提下,萃取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典型的图像纹饰、有趣的历史叙事,以新的材料抽象重构,在新的空间整合再现,用新的媒介与技术展演诠释,借此存留其“形”,光大其“神”,才能让宁波海丝文化“活”起来。例如,2023年宁波春晚运用了XR技术的越窑青瓷瓯乐舞蹈,即是一种令人赞叹的实践。

    必须看到,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为海丝文化遗产展现形式的演化迭代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事实上,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信息采录的完成和数字化展示的实现,意味着已经拥有了一个剥离于物理实体之外的存在形态,放诸元宇宙(Metaverse)的空间和语境中,这种数字镜像亦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基于文化遗产生成的NFT数字艺术品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受众,并且额度不菲的有偿交易也已出现,2022年12月,宁波首个文旅数字艺术藏品——保国寺四季系列《春夏秋冬》的推出,开了宁波海丝遗产相关数字艺术创作与发行的先河。ChatGPT的横空出世和AR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让人们意识到,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虚拟场景等相关技术将给宁波海丝遗产的活化利用带来广阔前景。

    其次,多线程延展海丝文化遗产的生命脉搏,让宁波海丝文化“动”起来

    文化遗产的精神、内蕴以及理念能为人们传承、汲取和秉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文化遗产可以被视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宁波海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得海丝相关信俗、技艺和活动得以赓续,然而,当下,类似象山祭海习俗、慈溪越窑陶瓷制作等动态存续的非遗项目相对匮乏,而且公众参与度有限,因此,今后像徐福传说、妈祖信仰等海丝非遗项目,可逐渐导入年节性的仪式性活动,让公众感知宁波海丝文化的脉动。

    值得深入思考的是,从海丝文化遗产中汲取能量,让宁波海丝文化为城市公共文化系统注入活力,具体方式上,以年度性展会、论坛、赛事、庆事为推手,多线并举进行拓展,2022年宁波文博会正式以“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命名,全景展现海丝文化精神,多波段推介宁波海丝精品文旅产品,成为推动宁波文化软实力跃升的一个新引擎。只有多方合力、同频共振,才能形成雁阵效应。今后,以海丝遗产展示场所为会址的定期系列论坛、串联若干海丝遗产点为路线的年度性赛事(马拉松/自行车)等等,需要进行通盘的策划。

    再次,全方位拉升海丝文化遗产的热度指数,让宁波海丝文化“火”起来

    客观地讲,目前,宁波海丝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仍局限于知识界,缺乏公众关注度,上林湖越窑遗址、保国寺、永丰库遗址、天童寺等被列入海丝申遗史迹名单的遗产点尚未进入旅游热线,相关知识和话题也未成为刷屏热点。只有让宁波海丝文化遗产频频出镜出圈,才能使之时时入目入心。

    事实上,宁波海丝文化是宁波地域文化中的核心IP,四明学术文化中的“舜水东渡”、浙东运河文化中的“河海联运”、宁波商帮文化中的“近代海航”也是宁波海丝文化的组成要素,这种兼容性也形塑了其不同于闽粤海丝文化的特质,同时,因其宽广的覆盖面,多数的宁波文化议题、文化作品会涉及海丝文化内容。例如,宁波市社科院和宁波音乐广播团队联合推出的宁波宋韵文化系列音视频作品,其前3集——“越窑”“佛画”“神舟”均为宋代海丝主题。但是,若将宁波海丝文化宽口径的辐射面转化为热度值和人气值,就必须做出传播方式的创新,无疑,整合电视、广播、纸媒、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的超限传播,已是当下文化推广的主流趋势。此外,优质自媒体平台的公众吸引力和基层渗透力也不可小觑,优秀自媒体创作者擅于捕捉受众的兴趣点,而其生活化、草根式的运镜手法与文本口吻往往给人以很强的既视感和代入感,自媒体板块更易推出爆款,上乘的专题文化作品也要在自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大流量。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自媒体作为传播资源的重要价值,才能让宁波海丝文化在交互并联的传播矩阵中“火”起来。(本文系宁波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宁波海丝‘活化石’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文博专硕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