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胜杰(右)父子在进行水上保洁作业。(张昊桦 摄) |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徐慧琳 张昊桦 南塘河上,驶来一艘保洁船,船上有两名穿着救生衣的河面保洁员,一名专注地驾驶船只,一名仔细地打捞飘落在河面上的樟树叶等杂物,船只缓缓前行,留下身后清澈河面上的阵阵涟漪。 每天早上6点多,天刚蒙蒙亮,在海曙区南门街道辖区的河面上,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这也是该街道水上“特勤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场景。 为守护辖区水环境,上个世纪90年代,海曙区成立了水上环卫队伍,虽然主管部门几经变更,从区环卫中心到区城管局,再到区水利局,但是这支水上环卫队伍始终如一地巡查海曙区各条河道,呵护着辖区水环境。 南门街道的这支“水上特勤队”是水上环卫队的一个分支,如今由13名专职人员组成,他们平均年龄约50岁,每天从早上6点到傍晚5点半,轮值工作在水面上。 在这支“水上特勤队”中,62岁的朱胜杰虽然年龄不是最大,却是队中的“老资格”,每天巡游河面,至今已经坚持了24年。在他的影响下,儿子朱亚男也成为区级治水队的一员,父子双双成为水上“美容师”。 “南门街道属奉化江水系,辖区内大部分河道流经居民小区,比如尹江二村小区,就被南塘河、祖关山河、王家桥河、尹家塘河段四面环绕。”朱胜杰对自己的工作烂熟于心,他说虽然每天巡视一圈下来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但是河道的干净整洁,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工作马虎不得。 朱胜杰坦言,巡河有时挺不容易的,“巡河时完全没有遮挡。夏天,阳光火辣辣地直射,河面热气腾腾像个大蒸笼,船中间堆积着打捞上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异味,真是一种‘煎熬’。冬天,船面结冰易打滑,握着长长的竹竿来回打捞,对体力是个挑战。狂风大作时,更多的残枝败叶被吹落,顶风冒雨作业也挺耗体力的”。 24年如一日坚持巡河,难道不怕苦和累?朱胜杰坚定地说:“是有一点,但我对水有感情啊!虽然我并不在宁波长大,但小时候老家连云港的家门口也有这样的河流,洗衣、洗菜、游泳,街坊邻里亲水过着日子。虽说现在城区河流少了,但是依旧和居民唇齿相依,一定要好好爱护。”朱胜杰说,现在即便是休息日,他也常去河边走一走,每天看着干净的河面,心里才感觉踏实。 受父亲影响,2016年,当时27岁的朱亚男进入禹顺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如今他是海曙22条河道保洁的负责人。“父亲办事认真,总是鼓励我多与人沟通、努力学习河道保洁技术,让我迅速成长和进步。” 朱亚男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带来的变化。“父亲最早驾驶的是人力船;后来用的是柴油机,需要手摇启动,驾驶难度相对较高,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现在使用发电机,操作相对简单,也不会造成水污染。”朱亚男说,水上行船跟开车一样,都需要有驾驶证,不过不同于陆上行车,水上船只没有刹车,需要根据惯性、水流、风速等情况来控制船速以保证驾驶安全。 河面保洁员在自己所负责区域河面开展保洁工作的同时,还需要眼观八方,时刻关注河面的安全。朱亚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除了配备5艘双体保洁船外,还配备了一艘应急艇,用于水面安全巡逻,“去年夏天,水上保洁员还救了一名落水者”。 7年来,让朱亚男感触很深的是,市民对水上环卫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与日俱增。“自从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各条河道水质肉眼可见地变好。以前常能看见生活垃圾漂浮,还能看见污水直排,河水阵阵发臭。现在老旧小区改造后实现雨污分流,清理到的垃圾大多是枯枝败叶,水也没有异味,这让我们河道保洁员越做越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