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看《浙江日报》,读到“两个数字”,让我大吃一惊。 一个数字是,浙江每年要采购青蟹苗5亿只,仅宁海一地,每年需求量就达2亿只。本地育种能力仅几十万只,养殖户只能远赴广东、福建等地采买野生蟹苗,可长途跋涉加水土不服,蟹苗成活率只有5%。另一个数字是,宁海特产蛏子要“走天下”,可因壳脆受损而死亡的比例高达60%,极大拉高了“走出去”的成本。 一个是成活率只有5%,一个是受损率高达60%,畸高畸低的“两个数字”,让人看到的是水产养殖户的艰辛。本地蟹苗不足,跑外地采买的野生蟹苗死亡率高达95%,如此折腾和损耗,青蟹产量产值忒“受伤”。宁海蛏子味道鲜美,但因为壳脆易受损,扩大市场难乎其难,极大影响产业扩容和养殖户增收。 培育蟹苗、解决蛏子壳脆易损的问题,养殖户应该是望眼欲穿而有心无力,只能指望科研院所创新突破、破除难题。目前,在水产种业领域,宁海已经集聚了两大科研巨头,意在做强“水产芯”。“两个数字”,对应着大把钞票和广阔市场。“种质”研究,就要奔着“问题”去,着力解决渔民和养殖户的“急难愁盼”。能不能让“两个数字”该高的高上去、该低的低下来,就是一张“考卷”、一块“试金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