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作业场景。(吴东泽 摄) |
2022年,受国际局势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进口需求持续疲软,中国外贸出口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集装箱出口航运价格在经历前两年的大幅增长之后显著回落。 宁波口岸海运货物出口量占比高达98%。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口岸领域相关企业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为提升口岸领域企业管理规范性和市场透明度,去年,市口岸办联合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税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宁波海关、宁波海事局、宁波边检站等有关单位,协同宁波航交所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开展了2022年度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政务与市场信息相结合,对全市口岸领域2600余家企业进行精准描摹,其中国际货运代理企业2238家、国际船舶代理企业45家、报关报检企业230家、仓储堆场企业90家,占全市行业活跃企业的90%以上。 根据评价结果,宁波口岸现有A类企业233家、B类企业969家、C类企业1305家、D类企业80家、E类企业16家,评价结果成正态分布趋势。“通过我们的精准‘画像’,实现企业信用档案的动态监测分析,为行业分类分级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四横四纵”信用体系 去年,市口岸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小组根据数字化改革总体要求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需要,全面推动信用数字化改革,建设“四横四纵”的数字化信用体系总体架构。“四横”,分别是航运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共建共享信用数据资源体系、信用场景应用体系、前端展示体系。“四纵”,则是制度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安全防护体系。 据介绍,在原有的信用评价平台基础上,市口岸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小组依托信用评价体系,研发业务协同、数据互通、指标动态为核心功能的一体化口岸领域信用管理平台3.0版本,并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挖掘和利用,支撑数据获取、指标建设、信用申报、评价评级、分级监管、信用场景应用等功能。 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行业特点,紧扣社会关切,“宁波口岸领域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公平合理、简便管用、数据可取’为原则,科学设置各类企业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基于浙江省531X公共信用评价数据、行业经济指标数据、企业历史信用数据、市级层面政务数据,从基本情况、金融财税、经营能力、遵纪守法、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开展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实行千分制,信用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差,分别用A、B、C、D、E表示。”市口岸办一名工作人员说。 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在省、市信用中心的支持下,宁波口岸领域企业信用项目作为531X公共信用试点项目,与省信用信息中心、“信用宁波”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时获取531X公共信用得分及失信行为信息。同时,建立数据共享目录,实现数据分级分类标签化管理。2022年,宁波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在“信用宁波”平台进行共享展示,信用评价影响力持续扩大。 信用评价赋能口岸外贸发展 宁波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榜的发布,对于净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口岸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信用赋能,提升反走私治理水平。去年,市口岸办通过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创新反走私监管机制,同步建立多部门“共振”机制,以信用为基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让守信者一路畅行,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全年预警公布企业失信行为694条,涉及问题企业268家,企业诚信守法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外贸经营秩序明显改善。 影响扩大,提升行业关注度。自2016年在全市域范围内启动口岸领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以来,全市参评企业从654家增长到了2022年的2603家,基本实现行业市场活跃企业全覆盖,A类企业数量同步大幅上升。该项目被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评为“浙江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示范案例”,得到了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中央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肯定,项目场景介绍在信用中国、新华信用网等权威渠道专题刊登。 分类监管,提升口岸营商环境。为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我市各口岸监督管理机关基于评价结果开展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协调推进信用评价A类和B类企业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同时,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要求,推进查验免收费措施切实落地。在失信联合惩戒方面,对D类、E类高风险企业或失信企业重点监控,并为后续改善情况良好的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机会;E类企业全部被列入行业监管黑名单及异常名录企业名单,对相关企业在经营、投融资、行业准入、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宁波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达351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增幅高出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2504.9亿元,同比微降0.4%;进口额1009.8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高出全国8.1个百分点。(陈颖波 俞永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