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四明周刊·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0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启蒙种德 泽被梓里

——写在叶氏义庄建成120周年之际

中兴中学巨幅浮雕《握手之间》 (谭乐 摄)
叶澄衷像
叶氏义庄
澄衷蒙学堂
澄衷蒙学堂的课本《字课图说》(桂维诚 供图)

    

    

    

    

    

    

    桂维诚

    

    一所120年前落成的学堂,完好保存至今,并于2009年开辟为宁波帮文化旅游景区的“江南第一学堂”,这就是宁波帮先驱叶澄衷在家乡镇海庄市叶家捐建的“叶氏义庄”。笔者14年前曾参加了“江南第一学堂”改造布展工作,此前还在这里接待过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等从这所学校走出去的杰出校友,10多年来,我还在这里先后主持过10届“开笔礼”活动,因而对“叶氏义庄”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愫。最近,笔者从镇海区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处获悉,因疫情闭馆多日的“江南第一学堂”即将重新开馆,更多人借此能知道叶澄衷矢志兴学的故事。

    叶澄衷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顺势而为,率先捐资创办新式学堂,惠及无数平民子弟,揭开了20世纪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

    

    ■ 聚财有方散有道

    

    

    叶澄衷(1840-1899),宁波镇海庄市叶家人,世代务农,幼时家境贫寒,6岁时父亲去世,兄弟姐妹5人全靠母亲洪太夫人一手操劳,白天耕种8亩祠田,晚上在油灯下纺织,勉强维持着这个家庭。叶澄衷9岁时上过半年私塾,后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11岁时入油坊当学徒。他14岁时,全家生计越来越艰难。母亲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抵押田中的青苗,借来2000文钱,请乡邻带他去上海学生意。在法租界一家杂货店当学徒的他,常常摇着一只小舢板船,在黄浦江上摆渡,并向外轮上的海员兜售吃食杂货。

    有一天,一位英国籍五金店主劳勃生要去外轮上收取货款,搭乘叶澄衷的船到虹口顺泰码头时,已经入夜,洋人匆匆离去。叶澄衷收工时发现船上有一个皮包,想是洋人落下的,内有重要东西,于是跟三弟叶成孝商定,当晚船靠在码头等失主来寻。果然次日一早,洋人在码头上看到叶澄衷兄弟还在,皮包内的东西分文未少。诚实的兄弟俩让英商劳勃生十分感动,随后邀叶澄衷也做起了五金生意。

    几年后,叶澄衷积攒了一笔钱,1862年在虹口开设了一家“顺记五金洋杂货店”,并承办外轮所需的船舶五金,进口英国配件。兴盛后到百老汇路开设分号,扩大营业。当时美孚石油公司以优惠条件委托他经销美孚火油,资本日趋雄厚,他相继在上海及各大商埠开设新顺记、南顺记、义昌成记、北顺记等分号18家,时称“五金大王”。

    后来他又投资钱业、房地产业及沙船业,所营钱庄百余家,遍及国内大中城市,远近闻名的有余大、瑞大、志大、承大等。所营树德地产公司仅在沪置地产400余亩。还有沙船百余艘,经营长江及沿海航运。1884年中法战争时,江南制造局与福州船政局同时向叶澄衷订购煤炭。接到订单后,叶澄衷先安排本商号的煤炭立刻运往福州船政局;此外,他又不惜赔本买下另一船煤,供应江南制造局。1889年,他与徐子静合办鸿安轮船公司,次年与宋炜臣合开燮昌火柴厂,继设分厂于汉口、苏州。1894年,在上海开办纶华缫丝厂。至19世纪末,他拥有资银800万两,富甲一方。

    叶澄衷做生意很有天赋,诚信宽厚,审时度势,善于机变,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要看叶澄衷样。”特别是,叶衷澄与外商做生意时不卑不亢。他因诚信赢得外商相助而改变了命运,在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始终以诚信立身处世,所以能在穷途时得到机缘,在萧条中依然前行。他通过经营五金、火油而迅速发迹。接着又抓住商机,多业开发,在经营地产业、金融业、轻工业、航运业等多项事业中,屡获佳绩。《叶公澄衷荣哀录》中说:“海上通商以来,中国商人能抗衡外国者,首推宁波,而其间又以胡君雪岩、叶君澄衷为之领袖。二君皆毫无凭藉,只身崛起。”

    叶澄衷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工商实业家,又是享有盛名的社会公益事业慈善家。当年他已然是上海滩的大老板了,合作的洋商要送他车马,都被他婉言谢绝。洋商送他几套西装,他转赠给身边幕友。其孙女叶吉谋说:我爷爷终身穿老布衫到头,始终不忘祖宗。他发迹后乐善好施,热心公益。1888年清廷颁给他“乐善好施”“勇于为善”之匾,他又捐得荣禄大夫二品顶戴候选道及花翎。

    叶澄衷兴办实业的同时,十分注重职业教育,曾将老顺记号14间仓库改作校舍,开办商务学馆。招生分两类:一类是叶氏企业的学徒和职工,另一类是社会青年,学杂费全免,还免费发给学生一只洋式书包、一支自来水笔。学制一年,传授机器设备和商业知识,重视培养外贸人才。聘请教师6人,其中英语教师来自两家洋行。还聘请外籍教师来上课。第一次招收学员50人。学科内容有西洋会计、商务、报关与英语,完全是学以致用。这些学员毕业后,全部安排在叶氏企业当练习生。这所老顺记的商务学馆就是最早的成人职业学校。

    当时,左宗棠办福州船政局,引进许多西方设备,便由胡雪岩转托叶澄衷与老顺记同人翻译说明书。南北洋海军及各省机器局的人员中,有许多出身于老顺记。很多学生后来当了副经理、经理,成为买办、协办,有的成为巨商。如曾担任过老顺记天津分号经理的王铭槐,后来名冠天津四大买办之首;又如宋炜臣先后在上海、汉口创办燮昌火柴厂,成为汉口头号商人。

    叶澄衷致力于兴办各种公益慈善事业,抚孤恤寡,修桥铺路,赈济灾民,曾设立怀德堂、崇义会、广益堂等,拨出专款,救死扶伤;他对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也多次拨专款相助。所以,人们称誉他是“积财而又能散财”的慈善家。

    

    ■ 首创澄衷蒙学堂

    

    

    叶澄衷曾亲眼看到虹口一带穷人家的孩子缺少教养的状况,联想到自己从小失学的身世,无限感慨。他想到自己离家时,母亲再三叮嘱他要争气。如今自己事业做大了,聚集了财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转眼已到了花甲之年,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最迫切的就是开办学校。

    1899年,叶澄衷经过深思熟虑,请来企业界的董事、经理们,商议如何举办慈善事业。有的主张办医院,有的主张办施材局,莫衷一是。这时,叶澄衷说:“中国之积弱由于积贫,积贫由于无知,无知由于不学。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希望“从此学习之人,学有进益,大则可望成才,小亦得以谋业”。叶澄衷语出惊人,立即得到大家附议支持。

    随后,叶澄衷筹划捐款、捐地数额,委托怀德堂诸位董事负责筹建学堂。1899年10月19日,叶澄衷写信给樊时勋、徐文明、陈瑞海、王海帆、阮星阶、曹雨岑和叶洪涛等7位怀德堂董事,郑重提出了筹建澄衷蒙学堂的想法。

    怀德堂的董事们向来仰慕叶公的为人,深为他的识见和高义所感佩,决心全力筹办学堂。于是,董事们不负重托,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建工作。此时,叶澄衷的病情日益严重,临终前他遗嘱樊时勋等怀德堂董事同舟共济,力促其成。办学事宜,各分号议定值年制办理学堂事务,依次轮值,由各商号经理分掌其事。并叮嘱家人:学堂体制和一切规模与设备完全由校长谋划决定,我子我孙应协力完成开办蒙学堂的志愿,但不要参与学堂事务。叶澄衷对在座诸人说:“我的立校意旨,大半出于对自己身世的感伤,我今天授意诸位,请根据我的意思,撰成一副对联,日后挂在礼堂,以明我志。”交代完后事,叶澄衷走完了他60年辉煌的人生历程,于1899年11月5日与世长辞。

    第二年学堂开工在即,为防止不法之徒惹是生非,怀德堂董事依例分别向苏松太道和上海英美租界会审分府呈文,请求官府出面保护。

    

    1900年6月24日,澄衷蒙学堂在虹口张家湾破土动工,“计造门楼一座,正厅后厅楼上下十八间,斋舍楼上下四十余间,每间约容学童十余名,厢庑庖湢咸具。”

    始料不及的是,由于学堂建筑工程浩大,工程方半,叶澄衷所捐10万银两已用去大半。其长子叶贻鉴又捐银10万两,终于建成罗马式楼房共计42间,作为教室、宿舍;2层楼房26间,用做膳厅;还有小养正里平屋15间;并设置了印书处、风雨操场。

    学校定名为澄衷蒙学堂,于1901年4月16日建成开学。光绪帝为之御笔题词:启蒙种德。

    学堂落成时,在大礼堂两侧悬挂着根据叶澄衷遗言撰成的一副楹联:“余以幼孤,旅寓申江,自伤老大无成,有类夜行思秉烛;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

    澄衷蒙学堂是上海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出资创办的班级授课制新式学校,拥有初小、高小的完全小学。1900年,校董会聘请翰林出身的武进人刘树屏为第一任总理(校长),并聘请蔡元培为总教习。刘树屏任内,编有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的民国发蒙经典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蔡元培任校长,立“诚朴是尚”为校风,确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他主张教学应从造成现世社会幸福出发,把当时进步思想介绍给学生。

    1903年澄衷蒙学堂增办初中,增设师范科。1920年增设商科。1926年增办高中。抗日战争时期,学校迁至北京路通易大楼。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原址。120多年来,培养的学生超过4万名,涌现了一大批社会精英。丰子恺、胡适、李达三、李四光、钱君陶、夏衍、袁牧、倪征燠(中国第一位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以及院士竺可桢、陈通培、俞梦生、乐嘉陵等曾就读(毕业)于该校。

    延续至今的澄衷高级中学,1959年确定为虹口区重点中学,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区重点中学,2017年迁离原址。

    

    ■ 中兴流芳双甲子

    

    

    1899年,叶公在上海动议斥资筹办澄衷蒙学堂,同时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顾念着贫寒孤弱的家族子弟,于是决定出资3万银两,在家乡镇海庄市叶家村建造“叶氏义庄”,购置义田,设立义塾,让无力上学的贫困子弟启蒙读书。他在1899年4月9日给族叔叶志铭(字洪涛)写信,嘱托他全权办理此事。

    叶澄衷在信中说:我们叶氏宗族集聚起来仅百余家,而大半是贫穷鳏寡孤独,最需要关怀矜恤。宗族中偶有生老病死,疾病残废,无力谋生的;丧葬嫁娶,无钱措办的;以及贫寒子弟,无力供养读书的,都需要同情怜悯。所以,建造叶氏义庄势在必行。等到庄屋落成,就命名为“忠孝堂”——“忠孝”二字取自兄弟俩成忠(澄衷)、成孝的名字。

    是年11月叶公溘然而逝,叶志铭遵照他的委托,经数年筹备后,于1902年(壬寅)六月开工,在中兴桥畔购地督建义庄:东之长25丈3尺,西之长24丈7尺,南及北各长23丈3尺;并购置义田1312亩。义庄共造大门1座,正厅(礼堂)3开间,两边走廊;正厅两边各有7间2弄大屋1幢,左边是学校用房,右边是仓库用房。礼堂后面东首是厨房间,西首储放水龙等救火器具。

    1903年(癸卯)四月义庄建成,共耗银11617两。叶氏义庄除了举办义塾外,还设立忠孝堂、牛痘局、救火会等各种公益慈善机构。

    1904年,设在叶氏义庄内的义塾开始招生,首招20名,只限叶氏本族子弟。一年后,叶氏义塾吸引了四邻的求学儿童,他们都想来就读,但因经费、设施所限,难以如愿。义庄庄董叶志铭主动拿出一笔私款,在叶氏宗祠内增开一间教室,添聘塾师,使叶氏家族外的附近学童也有了读书机会。

    叶志铭在扩大校舍和扩充招生范围的同时,还根据叶澄衷遗愿,在义塾中附设了一个女子学堂。叶澄衷在上海租界生活多年,目睹新式女子因接受教育而形成的气质风度大不相同,认识到女子读书的重要性。他临终前曾叮嘱叶志铭,应该创造一个让家乡女子读书识字的机会。女子学堂的设立,破除了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理念,给镇海乡村带来一股清新的教育之风。

    1906年,叶氏义塾改名为“叶氏中兴学堂”——义塾旁有一座“中兴桥”。更名后的中兴学堂,由叶澄衷族弟叶雨庵出任校董,赵友笙襄助办理,聘请谢彤黼为首任校长。校舍由原义塾改设而成,为前后两进,前进是教室、宿舍,教室对面是存放粮食的谷仓,中间为忠孝堂大厅,后进是饭厅、厨房和宿舍。叶氏中兴学堂广延宿儒名师任教。扩招学子,允许异姓子弟入学,后来还吸收女童就学。

    1912年,叶氏中兴学堂更名为叶氏中兴学校,实行初小四年、高小三年的七年一贯制。添置校具,购置图书、运动器具、理化仪器以及西式乐器,应有设备,无不齐全。叶氏中兴学校历任校董遵照叶公遗愿,延聘名师,严谨治学,德智并重,中西兼容,确立“勤朴肃睦”的校训,营造浓厚学风,学生成绩出众,声名鹊起,与城关的便蒙小学、骆驼的培玉小学和小港的养正小学并称镇海县完全小学中的四大名校。当年慕名前来中兴求读的学生遍及沪甬,包括镇海以及“三北”地区。全校学生最多时有130余人,住宿生近40人。

    百余年来,中兴学校培育了一代代精英,形成人才共振的“中兴现象”。如影视巨擘邵逸夫、世界船王包玉刚、建筑业巨子叶庚年以及实业家包从兴、赵安中、包玉书、楼志章、朱之信等,都是在这里接受的启蒙教育。中兴学校为此被誉为“宁波帮摇篮”。

    1949年后叶氏中兴学校停办,后改作粮站,1986年由镇海区政府收回修复,2009年辟为“江南第一学堂”旅游景区。

    在叶公“矢志兴学”的精神感召下,中兴学校停办近40年后,旅港校友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赵安中、叶谋彰等,为复校共捐资港币1000万元,于1986年移址奠基动工,1987年8月,在距离叶氏义庄数千米的新校址上建成,与建校31年的原庄市中学(初中)合校为完全中学,更名为中兴中学。多年来学校的“臻善”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2020年获“浙江省现代化学校”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