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卓勋展示爷爷卓阿法遗留下来的单刀。(余建文 李贤君 摄) |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李贤君
近日,奉化松岙镇居民卓勋在翻建自家老屋时,意外在阁楼里找到一把单刀。经多方查证,这柄单刀应该是大革命时期奉化第一批共产党员卓阿法使用过的,距今约百年,为研究浙东革命历史新添了一件重要的实物证据。
这柄单刀长58厘米,重0.45公斤,刀柄处有护手环,像缩小版的马刀。经对比,该刀的尺寸和样式,与卓兰芳纪念馆里保存的卓兰芳随身单刀一模一样。
卓勋今年59岁,是松岙广电站的职工。他说,这把刀看上去锈迹斑斑,其实是把钢刀,还是很锋利的。他随手拿来一根扫把棍,手起刀落,一下就把木棍斩断了。
“我爷爷属于奉化第一批共产党员,曾与卓兰芳一起闹革命。”卓勋说,这把刀是他爷爷卓阿法的遗物,之前和农具等杂物一起放在阁楼里,搁了好多年,家里人都忘记了。这次因为老屋改造,卓勋清理闲置的旧物,这把刀才得以“重见天日”。
松岙镇是浙东著名的红色发源地、宁波农村红色革命的起点。根据党史资料记载,1926年1月,中共宁波地委派委员卓兰芳回到家乡奉化建立党组织。他以松溪小学校长为身份掩护,与寒假回乡的共产党员卓子英一起,深入了解贫苦农民状况,物色并培养积极分子。经考察和培养,他们先后介绍庄宏生、邬雨亭、卓祥根、卓阿扬、卓新才、卓阿法等6人入党。
1926年5月,松岙中共支部建立,这是奉化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第一批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较隐蔽的卓恺泽家楼上举行,党旗由卓兰芳绘制。当时入党的誓言是:“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卓阿法的儿子卓慈今年已是89岁高龄。他回忆说,当年,父亲选择在交通便捷的老街三岔路口中街1号租房,开了间小店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这把单刀,很可能跟着父亲参加了松岙党支部成立、松岙农民协会成立,以及奉化请愿、打盐局等多次革命行动。
卓勋说,这柄单刀印刻了爷爷卓阿法那代人的革命之路,是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遗物。“我们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把它捐出来,希望由文保部门收藏,为弘扬红色文化添一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