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20日电 记者 王井怀 黄江林 正值招聘旺季,“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走访招聘平台、企业发现,以碳排放管理员、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技术人员等为代表的绿色职业日渐红火。有数据显示,绿色职业相关岗位数量近年来增长10倍。与此同时,职业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也需引起关注。 近年来,碳排放管理员、环境监测员、太阳能利用工等新兴绿色职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标识了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其中涉及节能环保领域17个,清洁生产领域6个,清洁能源领域12个,生态环境领域29个,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25个,绿色服务领域45个。 作为碳管理人才,河南省豫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从事碳排放核查等岗位的新人月工资在5000元到8000元不等,5年工作经验的年薪可拿到20万元;从事碳配额交易的碳交易经纪人,年薪可达到30万元至50万元。 中交(天津)生态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佳音发现,绿色职业薪酬受地域、行业、专业属性等影响,差别较大。 “BOSS直聘”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平台监测的绿色岗位平均月薪增长较快,并出现了不少高薪职位。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国内绿色低碳相关现存企业达到187万家。2020年至2022年新注册量同比分别增长19.5%、54.38%、29.29%。绿色低碳企业增速快,意味着这一领域充满活力,未来绿色人才的需求将激增。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刘华军判断,目前政府、企业对碳资产管理人才的需求类似10年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将来碳资产管理部门会像财务、环保一样成为企业的基本部门,未来5至10年我国“双碳”人才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生物多样性领域今后也将产生更多绿色职业。周滨认为,今后生态环保工作将越来越多地考虑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更多的细分职业和岗位才能满足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向深、向细发展,未来,绿色金融、新能源、环保咨询、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或将诞生更多绿色职业岗位,并承载更多人才就业。”黄佳音预测。 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电领域的技术岗位需求增量较大,增速较快,人才供给较为短缺,今后人才缺口可能会继续扩大。 面对绿色职业未来的发展新趋势,刘华军认为,高校和研究院所应推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培养与绿色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同时,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各显其能,推动人才培养驶上“快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反映,绿色职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职业标准、培训认证、人才评价等方面仍有待完善,比如,国内各大高校几乎没有相应的对口专业,部分绿色职业技能培训不足、缺乏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一些乱象也随之冒头。 黄佳音认为,当前需要加快推动绿色职业向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以绿色职业资格评价、技能等级认定和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评价机制,为从业者提供完善的教育、培养和实践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