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仁 过高抽成一直是困扰广大网约车和网络货运平台司机的问题之一。记者调查显示,多家网约车平台抽成在20%-30%之间,个别平台高达50%。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年5月底前,各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基本完成降低过高抽成比例上限有关工作(4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得益于“互联网+”,网约车和网络货运近年来风生水起,既方便了广大市民即时出行,也因与实体出租车行业形成了竞争格局,有益于降低出行成本。可网约车平台抽成过高,有的竟高达50%,就有点不够厚道。 不错,网络车平台具有公众出行信息的垄断资源优势,自然也为公众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机制性保障。这些显然需要管理成本。问题在于,过高的抽成,让司机把一半的收入上缴公司,显然有损从业者的劳动权益。 抽成比例是事关网约车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最为现实直接的问题。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不仅影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还将变相导致从业者为维系收入而加长劳动时间,导致疲劳驾驶等安全问题,从而增加消费者出行的安全隐患,反过来增加平台安全管理的成本。 合理的分配机制,可形成网络平台、从业者及乘客多赢的格局。反之,会造成多输。为了遏制过高抽成的情况,2021年11月30日,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督促网约车平台向司机公开抽成,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接受公众和社会各界监督。至去年,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如祺出行、美团打车等11个主要平台公司的抽成比例上限在18%-30%之间。但问题在于,仍有部分平台抽成比远高于30%。 这种状况显然需要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促相关平台公司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切实维护从业者的劳动收益权。好在新的《工作方案》已明确了整改时间表,其中要求7月底前确保目标任务基本完成;9月底前,各省、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总结评估本地工作经验和成效。 所以此番降低网约车抽成比,“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但笔者以为,要形成网约车、网络货运的良性健康发展机制,除了行政干预、“约谈”督促、设定上限,还需要市场调节这只手发挥作用。一则网络平台当强化管理,向大数据精细管理要效益,以降低运营成本。二则建立抽成比沟通与协商制度。由于平台公司占有绝对优势,为确保处于弱势地位从业者的话语权,当引入从业人员代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加入谈判席,以更加科学地设置抽成和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