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4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医疗机构拿什么留住患者?

特色专科或成“强力吸铁石”

▲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正在安宁疗护病房照顾老人。
(严龙 摄)
▶茅山卫生院中医伤科医生茅立明正用小针刀为病人治疗。
(陈敏 摄)
◀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皮肤科医生杨建绒正在指导患者用药。
(陈敏 摄)
制图 张悦

    记者 陈 敏

    月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疼痛康复科、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科、洪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皮肤科、北仑柴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骨科……

    在发展全科的同时,经过几年的打造,我市目前已建成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72个、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122个,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具有县域影响力的基层特色专科品牌体系。这些特色专科已经成为各基层医疗机构的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的百姓回归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一把小针刀

    一年接诊5万多人次

    在宁波众多基层医疗机构中,辖区内常住人口仅2.5万多人的茅山卫生院不算大,该院中医伤科的一把小针刀却是远近闻名。据了解,该院中医伤科一年门诊量7万多人次,其中小针刀就有5万多人次。

    几天前,记者特意来到该院中医伤科采访小针刀的“掌门人”茅立明。见到茅医生时,他正在为一名女患者施行小针刀治疗。只见茅医生为患者右手疼痛部位注射了麻药,几分钟后,便拿起一把小针刀,迅速刺入患者的病变部位,扭、转、挑、拨、推、拉,一套娴熟的手法看得人眼花缭乱。

    已是上午10点半,记者注意到,茅立明的诊室外还有30余名患者在排队等候。一名护士告诉记者,当天病人还算少,上午挂了90多个号,一到双休日,每天挂号的病人多达200个。正在候诊的谷阿姨告诉记者,她家住在甬港南路,一旦感觉腰背不舒服,就往茅山卫生院跑。“20多年了,我是小针刀的铁粉。”谷阿姨笑着说。

    自2002年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以来,茅立明就在茅山卫生院从事中医伤科(小针刀)临床工作。20年来,他将一把小针刀使得风生水起,尤其擅长用小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网球肘、骨质增生、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软组织损伤或劳损、腱鞘炎、筋膜炎,吸引了众多患者。2020年,茅山卫生院的中医伤科(小针刀)被评为宁波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前来就诊的患者更多了。

    茅立明告诉记者,除了本地患者,还有舟山、台州、绍兴甚至山东、江苏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在几天前,他的诊室来了一对江苏常熟的母子,两人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母亲已发展为双下肢放射痛,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可一直不见好转。有朋友向这对母子介绍了宁波茅山卫生院的小针刀,于是当天凌晨3点多,儿子孙先生便驾车带着母亲往宁波赶,路上开了4个多小时。

    就在茅立明埋头为患者诊疗的时候,在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医生任孟利也在忙着接诊一群小患者。

    “喉咙痛吗?张开嘴巴让阿姨看看好吗?”任医生轻声细语地询问着一名小患儿。

    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也是宁波市级基层特色专科。从医27年的“掌门人”任孟利不仅医术好,而且潜心于技术创新。2005年,她率先在基层开展儿童哮喘雾化治疗;2019年,她又在基层率先开展儿童肺功能检测。任孟利认为,哮喘并非伴随患儿一生的疑难杂症,只要提前干预、规律治疗,随着免疫力的提高,80%的儿童哮喘会在12岁以后消失。于是,任医生自己设计制作了一张哮喘患者登记表,要求家长填写咳嗽发作先兆、发作表现、强度、次数、时间,还有儿童肺功能检测结果、过敏史、出生史等各方面信息。根据表格,任医生个性化定制每名患儿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案,坚持随访管理,及时进行用药调整,不少患儿的哮喘得到控制,病情明显好转。

    据统计,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每年的门诊量有5万多人次,小患者并不局限于中河街道辖区,甚至有余姚、慈溪的小患者慕名而来。

    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

    建设计划超额完成

    如何做大做强基层医疗,将患者留在基层,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格局加快形成?

    2019年,宁波在省内率先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评选,计划到2022年,全市建成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50个以上、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100个以上。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主要包含六方面的内容:单一慢性疾病及并发症专科治疗等;老年疾病专科治疗及安宁疗护等;儿科、妇科、外科、眼科等专科治疗;运动、肢体、神经等专科及康复治疗等;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等专科治疗;运用中医药专方、专药、专技等开展特色治疗。

    业内人士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少,如何让有需求的群众留在基层就诊,是当前卫生健康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很多问题处理不了,就会降低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因此,开设群众有需求的基层特色专科是大势所趋。

    4年后的今天,市卫健委已超额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建设计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特色专科建设让基层医疗机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老百姓愿意来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准了家门口的特色专科,据统计,去年,全年基层医疗机构共提供门急诊服务6012.6万人次,基层就诊率达到65.8%。不仅如此,这些基层特色专科还吸引了众多辖区外的患者。

    医生愿意留下来了。医务人员招不进,招进了留不住,是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其中两个主因,一是基层医生职业发展空间小,二是基层医生找不到职业成就感。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医生面临的困扰。钱湖医院目前建有4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2个县级基层特色专科,通过特色专科建设,该院已有40多名医生成为我市相关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中两人还是市级学术委员会常委、副主委。十几年来,该院390多名医护人员中,外调的仅有2人。同时,该院还吸引了3名来自综合性大医院的医生。茅山卫生院的茅立明被评为“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90后”医生芦任是茅立明新招的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芦任说:“在茅老师身边,我体会到了身为一名基层医生的职业成就感。”

    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提高了。以钱湖医院的呼吸科为例,该科目前可以自主开展气管

    镜下治疗各种呼吸康复、肺穿刺、慢性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重症呼吸疾病监护等。在今年新冠疫情高峰期间,宁波各大医院人满为患,钱湖医院开放了170张新冠病床,其中有26张ICU病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医院病床高度紧张的囧境。

    基层特色专科建设

    呼唤机制保障

    特色专科建设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变化,让业内人士欣喜。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基层医疗机构打造、培养特色专科,是目前形势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切入口。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静认为,以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和扶持一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特色服务项目,弥补医疗短板,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形成与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格局,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我市基层特色专科建设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是人才匮乏和资金紧张。

    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留人难,要招特色专科医生更是难上加难。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存在两大短板:一是辐射面窄,多停留于中医治疗、儿科等,无法满足百姓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特色专科医生年龄结构不合理,多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两大短板的存在,归根结蒂还在于人才短缺。有的基层医疗机构也想创建特色专科,但苦于缺乏专科人才,努力了好几年仍难以成功。

    资金不足是各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特色专科遇到的又一难题。创建特色专科,要添置医疗设备,还要搞科研、培训医护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撑。多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费用由财政额定拨款,由于各种原因,各基层医疗机构自我赢利能力普遍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医疗机构特色化专科建设。

    基层医疗机构该如何走出特色专科建设困境,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市人大代表、钱湖医院院长胡勤勇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对基层特色专科建设给予政策倾斜、扶植。按照“一院一品”战略,做好区域基层特色专科宏观规划;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持续投入支持特色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协调做好医疗技术准入、物价收费项目的审批,协调有关部门适当增加特色科室医护人员编配比例,做好特色科室紧缺人员的招考工作;制定有较强激励作用的特色专科绩效考核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其次,建立基层特色专科科学评价机制。医疗机构对我市已建成的72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科、122个县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实行分层次管理,制定目标考核细则,服务效能可与财政补助和绩效总额挂钩,从而促使这些已建成的基层特色专科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三,依托现有的医共体,与牵头医院建立特色专科一体化学科。牵头医院以分级诊疗为导向,与基层医院共同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通过医疗技术、质量管控、科室运行甚至绩效分配的一体化管理,组建上下联动的“一家人式”特色专科服务团队,鼓励牵头医院优秀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注册行医、多点执业,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参与基层特色专科建设。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