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伍慧 林微微 春有信,花不误。昨日下午,在生机盎然的樱花公园,“一线建新功 今天我发布”的专场发布会迎来了3名社区工作者。在社区这个城市的微小网格中,他们就是那一条条网格线,串联起居民与党和政府的联系、延伸出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笔记本到数字掌中宝 “80后”女孩钱慧波是鄞州区东胜街道樱花社区党委书记。2006年,她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被选派到基层工作,社区老前辈带着她走街串巷,将点滴经验传授给她。 一本本笔记本,陪她走过了4个社区、16个春秋。如今,小小的笔记本也迭代成了社区工作者的数字掌中宝——基层治理平台。十几年来,从“走亲式”的入户走访到“零距离”的指尖服务,一本小小的笔记本拉近了钱慧波和居民之间的距离,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则打通了她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从千条线到一股绳 江北区云水湾小区的物业经理应俊辉入行快20年了,服务了5000多户家庭。 云水湾是个拆迁安置小区,独居老人很多。物业服务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巡楼时要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叔叔,今天阳光蛮好,被子帮你晒晒呐!”“阿姨,垃圾有吗?我帮你带带下去!”几个简单的举动,既联络了居民感情,又确保了老人安全。一来二去,业主给他们送来的锦旗越来越多,云水湾的物业服务还上榜了市里评选的“红榜”。 应俊辉说:“以前是千条线,现在我们和业主拧成了一股绳。” 从社区医生到养老院院长 2000年,刘建丽从社区卫生院辞去工作,入职海曙区三市养怡院。 6年后,刘建丽成为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副院长,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那些从外地农村来的大龄养老护理员接受培训和考试,走专业化道路。如今,身为广安养怡院院长的刘建丽搭建起了一支非常专业的护理队伍。 2015年,刘建丽和团队建起了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如今还托管了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居家老人在“一碗汤的距离”内就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