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梅子满 张璟璟 张颖)船桥相撞,桥不坏、船不毁。昨天上午,凝聚了宁波大学冲击力学团队三代科学家三十余年心血的重大科技成果——“大型桥梁柔性防船撞技术与装备”在甬发布。 发布会上,一段几天前拍摄的海上实船拦阻试验视频,证实了“宁大智慧”的硬核实力——在象山石浦港海域,一艘500吨级船舶以2-7节航速撞击宁波大学研发的拦阻装置,10次试验均有效无损拦阻船舶。 这是宁大大桥防船撞技术的2.0版,安装“智慧大脑”的柔性防船撞设施“识得准、浮得快、锁得住”。“有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该装置研发牵头人、宁大冲击与安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永刚教授说。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包括于起峰院士、张卫红院士等在内的近三十位学界、业界顶尖专家听完介绍后予以高度肯定。 目前,大型桥梁普遍采用刚性围堰、钢套箱、拦阻索、高架网等刚性防护,发生实际碰撞往往“硬碰硬”,或“失灵”防不住,导致桥伤船毁,损失巨大。 现年89岁的我国爆炸力学和冲击力学开拓者之一、宁大原副校长王礼立教授,创造性地引入冲击力学理论,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刚柔相济的设计思路——给桥墩穿上一套厚实的可变形“铠甲”,借力打力,大幅消减船撞桥墩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实船撞击实验表明,按此设计思路制造的装置可瞬间减弱撞击力55%-75%,做到桥墩、装置、船舶“三不坏”。 2003年,这一宁大原创技术被成功应用于湛江海湾大桥。该柔性吸能防撞设施为国际首创,大桥工程如何抵抗5万吨级及以上轮船撞击的世界性难题,由此得解。 重大科研持续攻关,以杨黎明教授为首的宁大冲击力学第二代科研人员针对非通航孔桥发明了自适应恒阻力船舶拦阻技术与防撞装置,攻克了柔性无损拦阻船舶技术难题——好比给桥梁建了一张“拦截网”,拒船于数百米之外。 三十余年间,宁大冲击力学团队一门深入,收获了12项发明专利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内的多项荣誉,成果已在象山港公路大桥、梅山红桥、三门湾蛇蟠大桥、力洋港大桥、平潭海峡大桥、响门礁大桥等多座桥梁及湘江蔡家洲水坝等推广应用,累计节约工程投资逾7亿元。 “重大工程结构健康与安全是大国重器的基础保障,也是世界工程强国的标志。”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姜明宝表示,中国是桥梁大国,拥有百万座大桥、6400多座特大桥,宁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应用,为我国交通强国建设、海洋运输发展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