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0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曙:“文博+”赋能城市发展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裘保莉 冯永峰

    到天一阁博物院体验厚重的历史文化,去南塘老街感受穿越古今的烟火气,从“御史故里”茂新村坐上乌篷船饱览水乡美景……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海曙区接待游客7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56亿元,同比增长88.33%。

    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海曙区是宁波传统文博资源最稠密的区域,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目前,海曙正积极打造都市文博区——至“十四五”规划期末,成功打造全国闻名的“千年海曙·文博新都”。

    有积淀,更需提升

    拥有宁波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七个,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浙东运河段穿城而过,罗城范围内有文物建筑117处,建成了各类博物馆、陈列馆、名人馆20余处;拥有鄞江它山庙会、高桥会等悠久的非物质文化传统节庆。

    然而,海曙文博资源虽丰富,其尚待提升之处也显而易见——

    文博资源呈现碎片化布局,品牌形象塑造力度不够,文博产业发展集聚不足,开发利用方向单一,参与性、互动性、文娱性不足。如何锻长板、补短板,是海曙打造都市文博区面临的新课题。

    高质量整合辖区文博资源成为破题的第一步。今年3月,海曙成立了都市文博区联盟,天一阁博物院、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宁波教育博物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等首批13家单位加盟,已携手开展“水墨春华——中国山水画创作新体验”悦读会等活动20余场。

    除了将博物馆串珠成链联动发展,海曙还将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塑城”,使都市文博区具备“重塑城市风貌的文化空间、提振城市活力的文化现象、清润城市风尚的文化精神”。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焕新文物遗迹、打造文化地标、创作文艺精品、举办文化活动、布局都市产业、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旅游线路、采用虚拟现实新技术等,使文博元素与城市改造更新、文化建设与文化消费、文旅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通过‘文博+’赋能城市发展、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定位,赋能发展

    让文博遗产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充分融合发展的愿景,与一些行业“大咖”的思路不谋而合。

    浙江省博物馆首席专家、原馆长陈浩认为,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博物馆群固然好,更重要的是形成家门口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博物馆”,最终实现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目标,他提出“根植海曙、联动宁波、接轨江南、对标国际”的高定位,“从海曙出发,做出大项目,讲好世界故事,在全国形成影响力,奠定海曙都市文博区的地位。”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华东政法大学特聘教授臧志彭则提出海曙打造都市文博区“全国样板”的具体思路,可通过“打造一个IP、一套虚拟人、一部大剧、一场大赛,开发一系列衍生品”等行动,串起千年海曙文脉,引爆亮点,比如“以天一阁·月湖景区为载体,围绕天一阁博物院核心主体,打造中国最大的藏书文化AR研学基地。”

    作为海曙都市文博区的千年罗城博物馆群中最有特色的一分子,天一阁博物院已经启动南馆建设。“我希望更加重视和利用馆内顶级文博资源,并以博物院为区域中心,打造与生活高度结合的多层次文化空间集群,如影院、画廊、工作室、主题商业文化酒店、新潮俱乐部等,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片区和复合文化消费空间,破解千城一面的问题。”天一阁博物院专职副书记郑薇薇透露,天一阁南馆建设将带动整个月湖西区的建设发展,形成合理的业态、繁荣的街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