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在地铁站里等人、找人,时常说不清楚具体方位,在站内兜圈子、绕弯子,让人头疼。不过,最近一些细心的网友在宁波一些地铁站内,发现了一个新标识——会合点。这个消息快速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有网友赞服务贴心,也有网友留言:“过于传神可爱了。”(5月9日《钱江晚报》) 地铁站空间大、人流量大,标志物往往重复,方向又难以辨别,这使得在地铁站里等人、找人不容易。地铁会合点,作为一个标识,有助于让找人等人者更加顺畅、便捷地会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图景里,也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满足老百姓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不仅需要用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也需要用“绣花功夫”提升公共场域管理服务的精细化、人性化水平,以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差异化的诉求。 体贴、周到的服务,彰显城市治理的精度。“等人找人”是小众需求,地铁运营方没有无视,而是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解决了这个民生痛点。这也是此事被广泛传播,并引发共鸣的原因。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是有机统一的。便民、利民的地铁会合点,是怎么想出来的?只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发现和解决问题便没有那么难。 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缺的从来不是办法、渠道,而是意愿和动力。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以精细化治理让服务更便捷、让城市更宜居,需要制度的完善、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观念更新。地铁会合点并非大手笔,却蕴含着城市善治的大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