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15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惯的养成

    陈云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时候人们普遍不富裕,市场上的物资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为了生活,大家多省吃俭用。于是乎,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都延续了节俭的生活习惯。

    比如节约用纸。之前还没有电脑时,我喜欢找单面用过的纸张来写作打草稿,感觉那样的纸厚实有分量,创作起来更能激发灵感。这种纸张比较容易得到,自己也无需掏钱购买。之后有了电脑,这个习惯还是没改,一有创作冲动时,从书桌上抽出一张单面白纸,翻个面,随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等到素材充足时,一篇稿子在单面用过的纸张上一气呵成,然后,打开电脑,打字、修改、设定格式、发送。而打过草稿的两面都用过的纸张,还有最后一个用途:我在打磨印章石时,垫在印石下面,以此吸附泥浆状的石粉水。纸张柔和,不伤印石。如此这般,一纸多用,既不影响使用效果,也没降低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养成节俭习惯后,慢慢发现竟会上瘾。我的案头常备有酒精棉片,用来消毒、擦拭手机屏面。一张酒精棉片并不大,仅两个拇指指甲盖大小,但我还是觉得有点浪费,每次都是撕一半用,一盒酒精棉片100张,可以用好久。有时想想这样做是不是太抠了?但所谓积习难改,还是那句话:能节省的地方为何不节省呢?既不影响消毒、擦拭效果,也没降低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民间谚语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形象地说明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幼时开始培养。

    “我回来啦!”每次听到女儿熟悉的招呼声从大门口传来,我就知道女儿下班到家了,心头一松,不由得开心起来:“水果在果盆里,你妈刚买的,蒸锅里有玉米,还热乎,赶紧吃掉。”女儿每次出门时挥手跟家人说“再见”;到家后跟爸爸妈妈道一声“我回来了”;晚上睡觉前必到父母房门旁道声“晚安”,这些都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为此我颇感欣慰。

    但也有遗憾:没有教会孩子从小养成整理东西的好习惯。这倒不是因为我自己做事马虎,没有整理东西的习惯,恰恰相反,我对东西的归置一板一眼,甚至还有点轻微的强迫症。当初我担心的是,一旦教会孩子养成归置物品整齐划一的好习惯,很有可能就看不得别人把东西弄乱,那样的话,在孩子的心里有可能会很较劲:有时跟自己较劲,有时跟他人较劲。如此一来,以后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生活,或是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会不会不合群?因此,对是否培养孩子从小养成整理物品习惯这事一直犹豫不决,很多时候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就这样,孩子很快长大了,以至于很多时候她自己房间的桌子像是开了杂货铺,像宁波话说的“河白烂摊”;卫生间洗漱化妆之后,瓶瓶罐罐乱七八糟,我提醒过多次,女儿虚心接受,屡教不改。我心生一计,特意打印了一张小纸条,用粗体字写上“洗漱化妆完毕,瓶瓶罐罐靠壁”字样,贴在卫生间大镜子旁,刚开始几天似乎有点效果,时间稍长,又恢复老样子。可见,要改正一个已经养成的习惯,着实不易。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语)。”家长对孩子的习惯从小就加以充分的重视,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守时习惯、自我控制习惯当做一门家风传承下去,天长日久,定会成为孩子的宝贵财富,在成年后受益无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