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3-05/30/A5/n5302004_b.jpg) |
云湖生活节活动当天,宁波高校学生在云湖畔写生。 |
![](../../../images/2023-05/30/A5/n5302003_b.jpg) |
位于公有村的宁波两新红领学院二期。 |
![](../../../images/2023-05/30/A5/n5302002_b.jpg) |
五联村航拍图 |
“一方的湖,八方的云,欢聚成美景,高山流水细细听,古道小径慢慢行……”游人有感而发的一首散文诗《云湖之约》,抒写出隐逸山间的云湖之美。 5月29日,“云湖共富圈 山水绿生活”云湖共富行动启动仪式暨第一届云湖生活节活动,在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云湖岛头大草坪举行。一场“红色共富行动”,在慈城展开。 坐落在慈城镇的云湖,青山环绕,碧水涟漪,成为宁波人纵情山水、寄托乡愁之所在。 一个湖,串起四个村,联成一条红色纽带,共赴一场“红色共富行动”。南联村、公有村、金沙村、五联村等四个建制村,环绕云湖片区,形成一条红色纽带,让原本隐匿在慈城深处的小山村焕发新颜,成了宁波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为主动融入翠屏山中央公园的战略谋划,进一步促进云湖片区可持续发展,打造翠屏山南翼的农文旅共富样板,慈城将用商、文、旅的综合创新思维与全新的运营手法,结合各类资源优势,开展云湖共富主题行动,展示未来即将开启的云湖生活,通过充分发挥环云湖片区的资源优势、历史优势、生态优势,实现环云湖片区乡村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共富圈的创建。”慈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撰文 张子琪 杨芝 卓璇 摄影 徐烽 漫游云湖 乐享八大生活 在5月29日举行的第一届云湖生活节活动上,慈城发布了两条旅游线路,即“红色游线:慈城思真理漫游线”和“绿色游线:漫游云湖一日绿色线”。 慈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慈城镇着力挖掘环云湖片区特色红色文化,依托独特自然风貌及两新红领学院、金沙岙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环云湖片区的红色游线和绿色游线,举办特色活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红色游线”,探寻“红色记忆”,串联起慈城真理园、慈湖烈士陵园、公有村两新学院、南联村红色驿站等,徒步重走“三五支队抗战之路”,在“半岛驿站”“共富直播间”感受慈城乡村振兴之美。 “绿色游线”体验云湖好风光,登龙头山观景台,漫步水上栈道,探寻云湖窑遗址,半岛驿站饮茶,水上竹筏打卡,南联游客中心手作体验,一路畅游,边走边玩,湖光山色尽享其间。 沿着长1.8公里的云湖绿道,骑友们可以骑行在湖光之间,露营者可以沉浸式感受自然生活,食客们品味舌尖上的乡愁味道,咖友们品尝人生百味,茶客们闲聊原乡儿时记忆。在慈城云湖,可以乐享初心生活、艺术生活、茶咖生活、宋雅生活、慢骑生活、露营生活、原乡生活、童话生活。 党建联建破解难题 “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 今年以来,慈城镇党委紧抓翠屏山中央公园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迭代升级环云湖党建联建,坚持生态为先、文化为魂、绿色发展,在包括南联、公有、金沙、五联等4个建制村在内的环云湖区域,实施“红色共富行动”。 据了解,目前,《慈城镇环云湖片区红色共富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已编制完成。慈城镇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围绕“红色共富”主题,深入挖掘现有资源,精心规划设计,在全盘考虑、科学布局基础上组织实施推进。按照三年方案的年度目标任务,将进度细化到每一个月。 村村抱团、党建联建,是这场“红色共富行动”的关键。 “我们坚持‘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引入‘党建综合体’的概念,探索建立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标准,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共建、产业共兴、人才共育、文化共融、生态共生、区域共治,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南联村、公有村、金沙村、五联村等云湖四村,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似,但同样经济发展滞后,各有各的痛点,均地域相对较偏、交通相对不便、配套设施差。 为有效凝聚发展合力,慈城镇创设了“环云湖区域党委”,以期通过抱团取暖实现“1+1>2”,推动云湖四村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和谐共治的新路。 “以前各村各管各的,像一盘散沙。现在都抱着‘整片提升’的想法,劲往一处使。”南联村支书傅海宏说,面对一些共性问题、重大问题,四个村就坐下来协商,一起找办法,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原先在村里推不开、推不动的工作,如今都理顺了。 党建联建,促进产业共兴。慈城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导入一批重大带动项目,重点加快宁波两新红领学院一期、二期项目,着力打造全省两新领域标志性、示范性功能平台,并实施北部山区村庄供水管网工程、环云湖环境风貌提升工程、云湖山地自行车赛道、英雄水库治理工程等项目,让乡村更美、农村更富。 此外,环云湖区域党委加强党员联管,全面实施党员红黑榜制度。每季度公开评比,让“红色点赞、黑色亮丑”成为每名党员的“亮相新常态”,形成“表现好不好,看看红黑榜”的有效激励氛围。“红色共富行动”实施情况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还将成为云湖四村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慈城镇重点提升党建联建、党建阵地,建设红色根脉传承精品线,打造红色旅游线路,让组织更强,推动“党建强、发展强”。 “红色经济”助力云湖共富 一村一特色亮出“红色名片” 慈城云湖片区,这里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活动地带,发生过金沙岙战斗等有影响的战斗。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约有杨梅3000亩、茶园4000亩、竹林2万亩。慈城云湖片区共同的发展蓝图,为各类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支持,共同促进慈城红色文化与绿水青山的有机融合。 “我们将加快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取得实效,按照规划将环云湖区域打造为‘红色文化、登山远足、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一体区。”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环云湖区域党委邀请国内知名的景域设计公司,为云湖片区编制了“环云湖片区五年发展规划”。各村党支部以“一村一特色,一地一风景”为发展思路,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明确“湖韵南联、守艺金沙、初心公有、青创五联”发展定位。 南联村“水韵乡愁主题村”、金沙村“红色革命主题村”、公有村“红色培训主题村”、五联村“茶文化主题村”,每个村发展方向不同,优势互补,依托北山游步道、桃花岭、英雄水库等山水资源和金沙岙战斗纪念碑、初心讲堂等红色资源紧紧抱团,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美丽逆袭”。 如今,南联村“美丽乡村”已投入1500万元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单车驿站等设施,引进“隐居”,签约“云湖里”项目,依托隐居设立“云湖新语”议事点,建立村内新型组织同村党支部党员“七共”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要事共商、环境共护、产品共销、品牌共创。 公有村“初心讲堂”(宁波两新红领学院)总投资4000万元,集党章学习、红色革命史教育、红色战斗体验、乡村振兴讲习、住宿餐饮等功能于一体。不仅发挥了党员教育基地的作用,更激活了培训经济,并利用培训契机带活当地民宿经济和农产品销售。 金沙村打造开放式红色纪念馆,挖掘红色革命资源,依托金沙岙战斗纪念碑、桃花岭战斗遗址,推出纪念活动、初心之旅,让红色历史“亮”出来、红色经济“活”起来。 五联村依托茶叶、竹笋生产加工基地,加快新品种及制作工艺改良、采摘农事体验、农产品电商等产业链延伸,打造茶叶竹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村。 四村一张蓝图,环云湖区域党委将南联“美丽乡村”、公有“初心讲堂”、金沙革命遗迹串联,抱团打造可学、可看、可体验的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创业现场,发展培训经济、旅游经济,在强村富民的同时打响“红色名片”。 抓好农文旅融合 “红色共富”定下新目标 初夏的阳光,洒在云湖水面上,微风轻拂,泛起点点金光。沿着英雄水库,转过几道弯,就到了南联村。村里处处可见古井、古树、古道,透过爬满瓜藤的篱笆,可以隐约看到农户精心打理的农家小院,一派山水田园风光。 近年来,南联村成为慈城乡村旅游的一大名片,因其清秀婉约的风景,加之新体验、新业态的兴起,一大批游客奔赴而来。抓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云湖片区“红色共富行动”的重点。 南联村与“隐居·云湖”的结合,给沉寂多年的老房子赋予新生命,也让小山村重聚新活力。“隐居”与南联村合作,向村民承包了80多棵杨梅树,在供住店客人采摘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征集企业认领杨梅树。同时,推出“孝笋”等农创产品,推进云湖窑大师工作坊的成立,举行多场歌谣音乐节和农产品市集。 “隐居”负责人王少华说,他们通过业态运营,带来人流客流,在为果农拓宽销路的同时,推广南联村“云湖姑娘”杨梅,吸引更多人走进南联村,拉高云湖片区整体人气,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村集体的家底厚起来。 不久前,慈城制定了《环云湖片区红色共富公约》和《村民商业指引》,有组织地开展对零散农户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以云湖特色农产品杨梅、茶叶、笋和其他手工艺制品等为创意核心,借助“共富工坊”和文创的力量,开发系列农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 在公有村,红色旅游正蓄势待发。公有村党支部书记陈国栋和村班子成员忙碌着,建立可利用资源清册。“我们村有两新红领学院,有‘三五支队’走过的红色之路,可以和周边几个村一起打造环云湖片区的红色游线和绿色游线。”陈国栋透露,下一步将盘活村里的部分闲置资源资产,根据自身特色,开启“别样”的乡村旅游产业。 “最近生意最好时,一天营业额做到了几千元。”看准休闲旅游前景,几年前,慈城镇金沙村村民邱祖南就在村主干道边上开了一家农家乐,伴随着环云湖片区红色旅游的兴起,游客不断,生意越做越红火。 慈城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继续引入社会资本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发展农家乐经济、民宿经济、露营经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打造有云湖特色的IP,为乡村赋能。 乡村游产业链被拉长了,“美丽经济”被激活了,客流量大了,云湖片区四村组团发展,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做强红色文旅产业集群,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如今,《慈城镇环云湖片区红色共富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定下了新的“行动目标”:到2025年,环云湖片区“千万工程”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建成,乡村面貌全域蝶变,生态环境向美丽经济加速转化,村庄游客量年增长15%以上;村集体经济快速提升,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长10%以上;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年增长10%以上;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慈城镇党委在环云湖区域实施‘红色共富行动’,旨在通过迭代升级环云湖党建联建,探索出具有宁波市、江北区辨识度的创新实践范例,为全省、全市推动乡村共同富裕贡献智慧。”慈城镇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