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3年05月3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生僻字”
既要温柔相待又要自省自制

    杨朝清

    据前天《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5月24日,网友顾女士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因孩子名字中有个“朶”(duǒ)字,她带孩子去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滩院区挂急诊,在人工窗口无法挂号,导致只能自费。这样的情况去年顾女士已经多次向院方反映,每次都称会处理,但一直没有处理。

    在一个注重符号互动的时代里,给新生儿取名字承载着长辈对孩子的美好希冀与殷切期盼。一些家长热衷用生僻字给孩子取名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让名字既有区分度、辨识度,也让名字包含美好的寓意,从而彰显原生家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

    既要古风古韵,又要寓意深远,还不能和别人重名,生僻字就成为不少家长给孩子取名字的选择。面对小众群体的特殊性利益诉求,公共部门究竟是以技术问题为挡箭牌,还是下大功夫去体谅和成全?科技理应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束缚人们;公共部门也要“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应老百姓所需”,将生僻字姓名纳入数字化系统。让每一个人都不因姓名被歧视与排斥,让含有生僻字的姓名在数字中国畅通无阻,是公共服务应有的姿态。

    给孩子取名字是老百姓的权利。一方面,对于姓名中已经含有生僻字的人们,公共服务应该“温柔相待”,给予更多包容与接纳,毕竟生僻字也是合法字、正规字;另一方面,那些尚未取名的家长,对生僻字尽量少一些迷恋,名字并非越标新立异越好,毕竟生僻字在现实中还有一些“磕磕绊绊”。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