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作为党员干部,要想在工作中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自觉掌握调查研究方法、练就调查研究功力,自觉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聚焦矛盾选好主题,确保调查研究方向不走偏。选好调研主题,是调查研究的方向和核心。调查研究主题应紧跟时代脉搏,聚焦大局所需、民生所盼、发展所迫、治理所困。明确了主题,调查研究才能方向明确、有的放矢。一次调查研究不能包打一切,一般只能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调研者从自身所在的位置去思考谋划。比如,时空的选择。战略还是战术,还是两者皆有?远期还是近期,还是两者皆有?内容的选择。综合还是单一,党建经济社会文化,切口或大或小?层级的选择。宏观还是微观,上级还是下级,纵向还是横向?调查研究主题的确立,还应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主要矛盾、条件资源出发,与调研者的自身特点和当地资源优势相结合,这样,才是合适可行的、有现实意义的。 聚焦问题找准点位,确保调查研究样本不走味。调查研究是为破题而来,也应直奔问题而去。只有牵住了问题这个牛鼻子,才能对症开出药方。调查研究不能漫无目的,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把准脉、盯准心,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查研究要有针对性,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要聚焦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调研哪个环节,要以问题为牵引展开研究与思考,把握调查研究主动权。在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把搜集反馈上来的各种问题梳理汇总、分门别类,明确哪些问题是主要的,需要及时解决,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只需要了解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再谋划需要到什么地方、什么单位、找什么样本,然后运用科学采样方法,使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聚焦关键组建团队,确保调查研究力量不走样。调查研究组成人员应求精求实、结构合理,既要有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也要有各种类型专家,必要时还得有基层同志参加,其共同特点就是,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基层一线,走进人民群众,弯下身子,善于沟通交流,善于发现经验和问题;要敢于讲真话、挖问题,特别要发现和揭示主要矛盾和深层次原因;要有明确责任分工,虽然是临时性团体,但同样需要密切协作、分工配合。调查研究切忌层层陪同,应力戒形式主义,多搞“四不两直”、少些大呼隆一窝蜂。只有真正带着问题,与基层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零距离”交流,才能“调”出真情实意、“研”出真招实策。 聚焦典型剖析案例,确保调查研究方法不走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站在人民立场上,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将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纳入调查研究的视野,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集中一定的时间,蹲下去,通过对典型的解剖,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特别是要运用好“解剖麻雀”调查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调查。通过研究分析典型现象和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得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认知,更好地透过“一管”而窥“全豹”。 聚焦规律研判数据,确保调查研究路径不走形。调查研究数据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率。调查研究采集的数据要有一定的总量,数据要翔实,能够反映出所调查问题的典型本质。而且,数据只能说明量的问题,量的变化与质的变化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面对变幻莫测的数据,要求调研者必须下苦功夫研究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抓住主要矛盾规律,提炼出事关全局的结论意见。 聚焦实效支撑决策,确保调查研究成果不走空。调查研究不是作秀,更不是做表面文章。调研者应该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位,把调查研究的过程作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过程,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终点,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调研者应该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位,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工作措施,通过破解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让群众见到实效,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宁波市党建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