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楼楚楚 一边是水榭、石山构筑的中式园林,一边是英伦风格的卷拱建筑——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中轴线的中心处,左右两侧不同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寓意东西方的教学模式在这里碰撞、交融。 炎炎夏日,在该处正对面的钟楼所在办公区,我们见到了一身儒雅、笑容可掬的宁诺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伟其。作为这所学校办学的全程亲历者和参与者,他对学校里的大小事情如数家珍。 “记得差不多20年前,学校刚成立,一个个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代表团,来这里考察参观。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会办在宁波?”沈伟其说。 确实,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宁波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回望21世纪初,全国还沉浸在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兴奋中。走向世界、不断开放、加强合作,虽说已成为共识,但真正开先河,绝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能办成的。 “这所学校从诞生之初就得到习近平同志的全力支持,被他称为‘希望的种子’。毕竟在高等教育领域,如果没有思想上很大的解放,没有主要领导以更宏大的视野、更长的历史镜头去研判、去拍板、去决策,在宁波,中外合作办学的想法根本无法实践。”沈伟其说。 2003年,在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决策部署,第八条正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一书中写道,2006年2月23日,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落成,习近平出席落成仪式。他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也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敢于开先河突破创新——这种深层次的底层逻辑,可谓一脉相承。 如何才能不负嘱托、让“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做好在中国办好中外合作高等教育这件事? 沈伟其表示,学校自办校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坚持办学国际高标准、坚持办学国际化特色、坚持学科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相结合这“四项原则”,既要保证办学的方向不走歪路,也要确保办学的特色始终在线。 比如,在党建引领方面,学校从2005年就成立了党委,建立了一套富有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机制,不仅得到相关部级单位的认可,还被提炼成为全国性的指导文件。其中,宁诺推出的思政课学生满意率高达98%,生评课的平均分高于专业课。 “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倡导主流价值观。这既是一所国际化的高校,培养的是国际化的人才,也要确保学生都有一颗‘中国心’——这是宁诺一直以来的自我定位。”沈伟其说。 有了清晰的办学方向之后,如何让“从无到有”的高校在短时间里迅速成长?宁诺的选择,是深深扎根于中外合作的特色,坚持从教师教材、学生构成、培养逻辑到课程管理、质量体系的国际化标准,确保和国际接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能够建立一所‘小而美’‘小而精’的学校。我们不会盲目扩张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而是不断优化结构、彰显特色,努力提高国际化的教学质量。2019年首次参加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宁诺排到了全国第55名,将不少‘211’学校甩在了后面。”沈伟其说。 与此同时,宁诺招生的分数线不断上涨,招生标准不断提高,毕业生或前往牛津、剑桥、哥伦比亚等世界顶尖学府深造,或直接到世界500强等中外知名企业工作,他们的思辨思维、文化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受到普遍青睐。 新时代,新征程。2021年,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宁诺引入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化工与能源、生命健康等宁波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引进全球的优质科创资源,进一步涵养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生态。 如今,迈上“争一流”新征程的宁波,越发需要高规格的学校、高质量的教育。市委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工作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等教育内涵提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将为“浙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增添亮色。 面对新时代的新机遇,宁诺步履不停。“我们计划不断提高宁诺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进一步加快推动学校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型,让我们的办学更有水平更有特色,既让学生和家长满意,也要让党委政府满意、放心。”沈伟其说。 窗外,经过近20年的阳光雨露,草坪上曾经的小树苗早已长成大树,为来来往往的中外师生提供烈日下的荫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宁诺的故事,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