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智能阳光食堂” |
王岚 陈璐 文/图 校园食品安全牵动众人心。 近日,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智治工作现场会在北仑召开。会议对北仑区的“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智治”应用成果在全市予以推广。据悉,校园食安智治项目是“浙里食安”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大改革示范项目,全省在绍兴市和宁波市北仑区进行试点。 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北仑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以“智能阳光厨房”建设为抓手,推动“互联网+监管”智慧监管。目前,北仑区共建成“智能阳光厨房”161家,全区学校食堂已实现“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 在监管层面,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视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搭建“一中心三端口”餐饮智慧监管系统,即“一个指挥中心”和“企业+政府+公众”三方智慧共治模式。 根据监管实际,重点汇集全区“智能阳光厨房”、学校主体责任智控、数字台账管理、食材追溯风控、社会参与治理等模块,基本实现主体自治、部门智治、社会共治。 去年,北仑区在探索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整体智治模式中进一步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依托“智能阳光厨房”项目,迭代升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智治应用体系,构建“食材全链安全流转、风险因子智能归集、风险预警智能研判、监管力量智能调度、问题闭环及时有效”的校园食安风险智治体系,显著提升校园食安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崭新的“宁波样板”。 如何聚焦“配送企业-学校食堂”重点环节,达到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智治目标? 首先,把好“源头关”,食材配送链条提质保安。北仑区指导校园食材配送企业设立现代化自检实验室,扩大重点品种检测范围,增加检测频率,提高不合格食材检出率。 创新推出“溯源+检测”集成二维码,实验室检测结果数据同步上传“浙食链”系统,从而实现食品交易、报备信息同步流转,形成“溯源+检测”风险双管控体系。 其次,搭建“数据中枢”,实现治理“体系化”。北仑区在全省首创食安风险分级算法模型,围绕8个维度和25个二级指标建立赋分规则,依托“数据中枢”的智能分析功能,动态评定周期内食安风险“精准画像”。 第三,隐患自动预警,提升整改“加速度”。精准定位食品安全风险和违法违规线索,实现风险隐患及时干预并消除。 截至目前,实现AI抓拍及物联监测累计示警和处置108722次;AI抓拍发现的食品安全违规问题量与去年1月相比,最高下降了95.86%。 第四,创新“色码管理”,实现监管“精准化”。根据风险因子对学校食堂进行相应扣分,每月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评定四个等级,并赋予红、黄、蓝、绿四色码。按重点风险学校食堂清单,依次自动触发主体自查、培训抽考、线上巡查、线下检查等调度任务,有效形成闭环管理。 截至今年5月,全区161家学校食堂共有红码14家、黄码30家、蓝码23家、绿码94家。该应用试行至今,周期内执法人员调度量最高下降76.7%。 第五,把好“共治关”,谱写校园食安治理新篇章。4月26日,北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校园食品安全风险智治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精密智控闭环管理体系,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形成“学校综合管理体系”“政府智能监管体系”“公众参与监督体系”三位一体的共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