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 通讯员 余明霞 甬余线穿过余姚丈亭镇,南侧是一家家民营企业厂房,对面是龙南、龙丰等村庄,上班的、进村的、送货的……过往汽车、电动自行车和行人在这里“交织”。 中午时分,计华常由南回龙南村,因为要穿过甬余线,他停下电动自行车、推着从二次过街通道回村。“确实比以前直接穿行麻烦了,但这是个小路口,没有信号灯,二次过街通道更安全,总体上还是为老百姓好。”他说。 目前,我市农村公路近万公里,占全市公路里程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穿村公路与附近村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以甬余线余姚段为例,该路段东起三七市镇二六市村,西至牟山镇新东吴村,约38公里,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很大,是典型的穿镇、穿村公路,沿线涉及村庄约30个。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开展过一些联合治理行动,但因为道口多等因素,事故难以杜绝。 “道口不规范是重要原因。”余姚市公路运输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历史原因,很多穿村公路在建设之初从方便穿行出发,在一些村道、支路交叉点位设置中分带开口。比如甬余线每330米就有一个中分带开口。随着车流量持续增加,甬余线改造为一级公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分带开口的最小间距为500米,显然,甬余线“开口”太多了,安全隐患增加。 浒溪线余姚段,作为通往四明山风景区的主通道,是盘山公路,且有许多路段临崖、临水,随着游客增多,对公路的安全警示、防护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涉及村庄多、地势特殊的公路,我市交通、交警等部门经过排查,发现832个路段有提升空间,总里程672公里,这些路段穿过751个村庄。对此,我市将穿村公路作为打造平安交通的“主战场”,把甬余线、浒溪线的余姚段综合治理、精细化提升作为示范,打响了穿村公路安全“保卫战”。 在龙南村通往甬余线的村道上,记者发现,支线路口的电子报警器在车辆前往主路时会发出“请注意观察车辆,安全通行”的提示语,新增的减速带也让司机放缓了车速。据了解,甬余线因中分带开口过于密集,已关闭22个开口,同时通过设置信号灯、二次过街通道等,减少了94处安全隐患。 除了“示范线”甬余线、浒溪线等,象山墙头镇丁家村附近,象西线中分隔离栏增加了防撞等级,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镇海骆霞线里洞桥村路段的绿化中分带,经常有行人穿行,如今增加了钢质缆索护栏,安全性能大幅提高。 据了解,我市综合采取“治、改、绕、搬”等措施分类施策,对41处去年事故多发点段实施挂牌督办整治,对290处历史事故多发点段实施优化提升整治,对365处点段进行规范完善整治,对136处点段实施工程改造、规划绕行。
|